摘 要: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積極的情感因素,如興趣、自信、動機、意志以及團結協作精神,可以提高英語的學習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根據學生身心和行為的發展特點,結合英語學科特征,將情感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再因勢利導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動機,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感教育;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和言語交流的過程,更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在英語教學中融合情感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積極、健康、向上的品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放棄一味的機械式教學方法,積極融合情感教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主動學習。
一、創設輕松愉悅的情感教育課堂,激發學生英語興趣
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性格,喜歡聽故事。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把一些看似不相關的單詞用講故事的方法串聯起來,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便于記憶。比如,在教學有關食物的單詞:chicken,cake,hamburger等,如果一遍一遍不停地讀,會很枯燥,不方便記憶。我用一個故事將這些單詞串聯起來,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有一只小Monkey肚子餓了,急急忙忙跑回家里,他打開冰箱,冰箱里有好多吃的,有green hamburger,white cake,yellow chicken,red hot dog,小Monkey太餓了,把食物都吃光了。”我在講故事的同時,把食物的道具拿出來,讓學生在視覺上產生記憶,這樣大大增加了趣味性,學生興趣高漲,很快就記住了單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基于學生情感需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感情是很豐富的,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往往影響到學生對待這個學科的態度,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自身的情感去引導學生。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好朋友,師生之間坦誠相待、平等對話,有利于消除學生存在的緊張心理,緩解焦慮情緒。在英語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表述自己的想法,不要一味地追究表述中的語法錯誤,因為有錯必糾會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打擊課堂互動的積極性。語言錯誤是過渡性的,隨著英語水平的提高,錯誤會慢慢改正過來。多鼓勵學生,哪怕是非常小的優點,說出來都是對學生心理上的激勵。鼓勵學生可以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更積極。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引入“英語之星”“英語小達人”“英語進步之星”“英語小演員”等獎勵機制。本著“人人參與,人人得獎”的原則,使學生覺得人人都有得到獎勵的機會和能力,學生也會繼續為了得到獎勵而努力學習。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外英語實踐活動
英語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門語言交流的技能,方便對外進行交流。為了更好地掌握英語交流的技巧,除了課堂上的英語教學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外英語實踐活動,這樣既能實現語言的活學活用,又能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這一單元時,掌握課本上的英語知識之后,英語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用課余時間通過電腦多媒體或是地理圖冊等相關書籍了解中國地形地貌、山川大河,各地的旅游景點,人文歷史等相關知識,在下次英語課堂上用英語向同學和老師介紹,并且將這次課下活動以畫報的形式做成文件留存,記錄學生的學習成長。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了解祖國的人文地理、山川江河,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關注祖國,激發他們對祖國壯美河山的向往和熱愛,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四、結語
英語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英語學習靠的是持續不斷的努力。而要能持續不斷就需要高漲的學習熱情,這就需要英語教師不斷地督促、激勵和輔導。英語教師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情感教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實踐活動,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和焦慮情緒,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感到英語學習快樂無限,妙不可言,最終實現英語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賈心儀.論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活動中情感教育的策略[J].新課程(中),2020(35):44.
[2]梁曉玲.在小學英語新課改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J].新課程學習,2020(13):236.
作者簡介:侯曉梅(1988—),女,本科,現供職于靜寧縣李店鎮學區,小學英語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