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軍
摘 要:初中化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教學時長的限制與知識的枯燥性,導致實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結合當下九年級化學教學中情境創設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從創設情境教學的作用、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學習興趣的培養這幾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簡述情境創設這種方式對化學教學的影響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化學;情境創設;學習興趣
九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難度。而在現階段的化學學習中,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且只注重知識的講述,導致學生在學習過后缺乏化學思維與知識實踐。而情境創設的方式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同時使他們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產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的作用
創設情境主要有兩個作用:第一,將日常生活現象與化學原理結合,化學學科與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在創設情境過程中,會有效地幫助教師向學生展示出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其化學思維。第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化學學科中,增強學生的主動性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方式。因此,可以在授課中運用創設情境的方式,結合化學實驗,調動其主動性,讓其自主進行學習[1]。
二、創設情境的方式
(一)生活化教學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主要考慮學生,結合其思考方式與轉化能力,運用生活中的實例講解化學知識,使化學學科貼近生活。例如,在講解人體吸收一氧化碳會導致中毒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結合生活中家家戶戶基本都在用煤氣,有時人們會煤氣中毒這種現象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設計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拉近知識與其生活之間的距離。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會放下對學科知識的成見,從而更加投入地進行學習,配合教師的教學,大大提高教學的速度與質量。
(二)實驗化教學方式
化學學科的很多知識主要來源于實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驗進行知識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從來源上進行知識的探索與認知,幫助其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與理解。例如,在講解蠟燭火焰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在實驗室內進行實驗,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點燃一根蠟燭,進行觀察,觀察蠟燭火焰分為幾層,并且每層具有的特點。在觀察完成后,讓學生運用火柴棒,去實驗不同層火焰對火柴棒的燃燒情況,最后得出結論。初中時期的學生,對于動手實踐具有更強烈的興趣,因此運用化學實驗講解化學知識,讓其自主進行知識的探究與總結,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同時培養了嚴謹的化學思維[2]。
三、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
(一)用問題引發思考
初中化學的學習更多是知識的積累,所以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更需要按部就班、由簡到難,逐步講解所有知識。在后面的學習中,由于知識的增多,問題的難度也不斷增大,可能會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也會大大降低。這時教師就需要進行引導,可適當運用提出問題的方式進行引導。例如,在課程前的預習中,首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對其進行預習引導。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保證講課風格的幽默,主要是由于學生在前期的學習十分認真,到后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并且保持沉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在講解過程中穿插一定的舊知識,并且故意說錯,引導學生去發現并糾正,在糾正過程中收獲自豪感,并且對新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方式,豐富教學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
(二)用實驗培養興趣
實驗作為整個化學的基礎,剛剛接觸化學學科的九年級學生對其是十分感興趣的。如果在剛開始就直接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所以教師應直接運用化學學科所具有的突出特點“實驗性”,促進整個課堂的發展,幫助學生對化學產生學習興趣,并且降低知識的講解難度,讓其自主進行探索與總結。
四、結語
情境創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對激發學生思考與學習興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運用其他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使其喜歡上化學。教師結合化學實驗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探究與驗證,將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關聯,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又可以為學生今后學段提升后的化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瓊.初中化學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策略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2019.
[2]呂杰.初中化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J].才智,2016(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