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在協助小學生通過掌握教材文章主旨,樹立良好思想觀念,并積累更多精妙語句且轉化為寫作素材,進而實現學科素養與能力的養成。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探索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方法
教師以往在閱讀教學中普遍采用填鴨、說教、灌輸等方法,重視小學生的生字詞掌握情況、主旨理解情況,卻忽略了對小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導致閱讀教學實際作用未充分體現。因此,教師必須積極改變閱讀教學模式,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為小學生日后的長遠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只有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才能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如若教師的閱讀教學枯燥、乏味,將會挫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難以掌握閱讀文章的相關知識,也無法深入感受其中蘊含的思想、文學與美學價值。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必須要重視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保障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從而調動起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主性,促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至文章閱讀中。例如,在閱讀《望天門山》時,由于小學生普遍沒有見過天門山,加之教師只是用蒼白的語言予以講解,會導致小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之前,利用互聯網找尋有關天門山景色的圖片,并且在課堂中采用多媒體技術向小學生展示天門山的景色,并且向小學生介紹天門山位于我國哪個地區,特點如何。隨后,要求小學生大聲朗誦該詩詞,進而結合圖片,對詩人面對天門山時那種感慨壯麗景色的情感有深入的了解。通過此,能夠有效調動起小學生閱讀的興趣與熱情,為教師順利開展閱讀教學起到幫助,也實現小學生知識面的
擴展。
二、培養自主閱讀習慣
開展閱讀教學工作,必須要重視小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促使其能夠獨立領悟文章的主旨、深意,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為小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且對小學生情感世界予以豐富,達成“一舉兩得”的目標。在閱讀《手術臺就是陣地》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自主思考,如:“在第二自然段中,提到有幾發炮彈落在廟前的空地上,這段描述在說明什么?”隨后,通過反復閱讀,感悟這句話表述的深意,從而得出“說明為了可以及時救治傷員,白求恩選擇與戰場相近的小廟,處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下”的結論。再如,可以思考:“如此危險的環境,白求恩是如何工作的呢?”再度通過閱讀,得出“敏捷”“臨危不亂”“鎮定”“勇敢”等答案。然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談一談閱讀后的感受,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如“白求恩舍身奉獻的精神令我欽佩,也引導我成為這樣的人”等。通過采取此種閱讀方法,可以更為注重小學生閱讀后的感悟情況,并且能夠引導小學生對文章積極做出思考,更為充分地理解與掌握文章主旨,從而實現小學生閱讀積極性、自主性的充分調動,為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起到有力的推進作用。
三、創設情境
所謂的情境教學,就是在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創設具體、生動且帶有目的性的情境,激發小學生的體驗,確保其可以對教材知識有透徹、深入的了解,充分活躍小學生的思維。在教學期間,教師通過情境,圍繞教材文章內容,對一些問題巧妙設置,對小學生的自主、積極思考予以引導。例如,教師在講《草船借箭》一課時,可為其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向小學生提問:“為什么諸葛亮要采取草船借箭的方法呢?”然后,為小學生留出一些思索、嘗試解答的時間,進而回答:“因為周瑜對諸葛亮的才智非常妒忌,要求他在10天內造出10萬支箭,而諸葛亮識破了周瑜想要他出丑的想法,也了解到天氣等情況,所以想出了草船借箭的方法,挫敗了周瑜。”通過此過程,確保小學生能夠對文章主旨有充分的掌握,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達到活躍思維的目標,對其思維能力予以充分培養。
綜上所述,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質量的提升,能夠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想象、思維、審美等能力以及正確價值觀、思想觀念與品質素養等方面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可以幫助小學生掌握更廣泛、更全面的語文知識,在文學方面可取得良好的發展,并切實幫助教師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董海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3):7-8.
[2]楊旭林.淺談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1(12):119-120.
作者簡介:張麗娜(1979—),女,甘肅平涼人,本科,職稱:中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