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 要:首先簡述初中英語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詳細論述解決英語文化教學問題的有效措施:提升初中英語文化的教學地位、開展初中英語文化的教學活動以及開發(fā)初中英語文化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教學地位;教學活動;教學價值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教師開始探究英語教學的提質增效發(fā)展之路,力求為初中生的英語積累、快樂合作、深度探究和集群成長創(chuàng)設一個最優(yōu)化的發(fā)展環(huán)境。在此過程中,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性開始“浮出水面”而備受重視,為初中生的課堂學習提供了一種新資源、新途徑和新方法,優(yōu)化了成長途徑。
一、初中英語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文化教學遭遇無人重視
現(xiàn)行學校教育評價機制中尚無針對英語文化教學的評價區(qū)域和考量標準,因此,教師在“考什么,就教什么”這一實用理念的指導下忽視了英語文化教學,這種實際情況也說明英語文化教學毫無地位,更無生存空間。
(二)英語文化教學處于停滯狀態(tài)
英語文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處于停滯狀態(tài)和空白狀態(tài),一些英語教師也不愿意涉及此類內容,仍舊樂于進行急功近利、簡單機械的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從而使英語文化教學找不到“用武之地”。
(三)英語文化教學資源遭到浪費
英語文化這一教學資源的強大教育價值遭到“無情的擱置與浪費”,沒有為初中生的英語認知、信息積累、能力培養(yǎng)和素養(yǎng)提升開辟新資源和新途徑。因此,初中生的英語認知、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與素養(yǎng)發(fā)展并沒有達到最優(yōu)化發(fā)展層次。
二、解決英語文化教學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初中英語文化的教學地位
英語文化既是初中生進行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的寶貴資源,也是初中生應該進行深度學習的研究對象和探究區(qū)域。英語學習不僅包括詞匯知識、語法規(guī)律和文本處理,還要對英語文化進行全面了解和重點把握,要重視英語文化。
以七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為例:在“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如何詢問價格和談論商品是本單元的認知重點內容。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初中生掌握“How much is/are + the + 商品?”以及回答句“It is five dollars.”或“They are ten dollars.”等。初中生還要掌握如何談論商品,如“It looks nice.”“Great”“It is right for me.”等。初中生掌握上述內容僅僅是知識學習層面,教師還要以Section B 2b“Mr. Cools clothes store”中的“打折”或“組合銷售”為抓手,幫助初中生掌握一些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將一點“文化自信”知識納入英語教學之中,積極培養(yǎng)初中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民族榮譽感,不再盲目崇洋媚外和妄自菲薄。
(二)開展初中英語文化的教學活動
英語文化是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和文本處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平臺,是初中生真正提升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必經(jīng)之路,是夯實初中生知識基礎、能力體系、視野范疇的信息支點。
以七年級上冊“Unit 2 This is my sister.”為例:在“Unit 2 This is my sister.”中,如何介紹別人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人物介紹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和信息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人物介紹過程中,初中生要注意西方人的語言規(guī)律、文明禮儀和文化習慣,如先介紹年長者后介紹年輕人;先介紹領導后介紹隨從人員;先介紹別人后介紹自己。另外,初中生還要注意人物介紹中突出外部特征信息,如“tall or short”“fat or thin”“old or young”“black or white”等。初中生還要注意一些人物的外部細節(jié)特征,如頭發(fā)的“curly or straight”或“l(fā)ong or short”、眼睛的“big or small”以及著裝的顏色和款式等外部信息,以幫助信息接受者明確被表述的對象是誰。
(三)開發(fā)初中英語文化的教學價值
英語文化有很多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新奇性的西方傳統(tǒng)習俗,能活躍教學氛圍、活化教學過程,能夠對初中生的認知態(tài)度、心理態(tài)勢、學習情緒和精神面貌大有裨益,進而強化初中生的認知興趣、求知動機和發(fā)展意識。
以八年級上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為例: 在“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談論做事的頻度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涉及很多關于體育鍛煉、健康生活、享受快樂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納入一些西方人的飲食習慣、運動愛好和健康理念等文化知識,為英語教學融入一些趣味元素。如西方人在飲食上追求營養(yǎng)全面而不注重味道的好壞,因而經(jīng)常出現(xiàn)面包、烤肉、生菜與洋蔥的“粗糙組合”;西方人吃豆類食物,往往多采用直接吃煮豆子的方法,而不像我國擁有如此多的豆制品;因此,教師在增加飲食差異、習慣差異和文化差異等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和新奇性,也開發(fā)出英語文化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丁玉蘭.淺談初中英語文化教學中的問題及策略[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6(11):122-123.
[2]楊晏飛.譯林牛津版初中英語文化教學解析[J].英語教師,2016(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