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月
摘 要:互動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教師和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由教師發揮指導作用,通過選擇教學主題、舉辦教學活動開展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在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主要論述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互動式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互動教學;融合;指導策略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取得的成效越來越差,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如果將互動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可以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增進師生感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創設合理的生活情境,合理開展互動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互動學習中,提高學生互動學習的效率。但是在生活情境創設期間,首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人情況,如興趣點、數學知識學習學情乃至個性喜好等,保證可以創設符合學生知識儲備的情境,這樣學生才能夠參與到討論中。在把握學生興趣的同時,教師還需要認真參考教學內容,合理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從家里尋找帶有四邊形面的物體,并將它們帶到學校。在實際授課中可以讓學生對照著這些生活中的實物來理解平行四邊形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然后繼續指導學生自行討論所帶來的物品的面是否是平行四邊形,教師可以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物品,讓學生自己上臺對所帶的物品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指導全班學生進行討論。又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在授課前讓學生自主在生活中搜集一些關于三角形的實物,之后在課堂上將三角形物品收集到一起,教師穿插講解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讓學生尋找其中的相似物品,將相似的物品分類,再由教師最后總結相似的判定。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有利于輔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性比較強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大大提升。
二、營造活躍的授課氛圍,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學習
教師在激發初中生對數學產生求知欲的基礎上,還要為他們營造活躍、輕松的授課氛圍,如果課堂環境比較枯燥、嚴肅、不夠活潑,學生的表達、交流欲望就會比較低。特別是雖然部分學生可能會想要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學習中,但是由于課堂整體教學氛圍沉悶、壓抑,不利于這部分學生自由地開展自我表達,無法讓學生全面參與到互動學習中。此外,在開展互動式教學時,一些教師并沒有重視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認為課堂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很小,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無數的事實已經證實了學習環境對一個人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課堂上開展互動時,要構建和諧、活潑、開放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授課氛圍中產生互動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因式分解”或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能夠明顯感覺到課堂氛圍比較嚴肅,由于初中生敏感,害怕在互動中出現錯誤,因此,學生參與互動的程度較低,這時教師需要改善課堂氛圍,對出錯的學生也要鼓勵并表揚,適當穿插小故事或者笑話,都可以起到活躍數學課堂授課氛圍、促使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的作用。
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開展小組討論
對學生而言,學習的主人公永遠是學生自己。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中必須貫徹生本理念,培養學生自身的主動學習意識,使他們可以主動思考、學習和探索,真正讓他們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通常而言,在指導學生主動思考的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與同學交流重要知識點,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向學生講解“三視圖”相關內容時,因為這部分知識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困難,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正式上課前進行課前預習,整理知識點心得或是較難理解的問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組內互相交流談論,組內挑選代表在課堂上介紹小組的討論結果,向全班學生展示學習經驗,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總之,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模式,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深度學習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在實際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創設合理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出發,合理營造活躍的授課氛圍,強化學生主動學習地位,保證學生之間更加團結,在班級上營造和諧、互助的氣氛。
參考文獻:
[1]李菊平.信息化高效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20(11):89-90.
[2]周文剛.“互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分析[J].試題與研究,2019(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