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教師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這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教師最大限度地獲得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自如運用這種手段,并且將其與小學閱讀教學相結合,教師可以發現其中的優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發展過程當中必須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只有將工具與手段完美地與語文課堂相融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研究在互動反饋的環境下如何巧設“按點”落實小學語文閱讀的精準教學。
關鍵詞:互動反饋環境;按點;小學語文;閱讀;精準教學
互動反饋系統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傳統課堂的弊端得到改善,通過觀察問答、在線作業等手段突破現下死板的教學局面。并且憑借強大的信息能力還能展現其高效的信息反饋效能,使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在教學中,這種高新技術的利用,能夠增強學習成效,創建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推進語文教育向著智慧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的大方向發展,適應當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思想,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互動反饋的新課堂。
一、注重情景引入
當前的語文教學越來越強調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這也是現下應試教育中學生所缺乏的要點。想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必須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才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減少講的灌輸,注重情景的引入,以此來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在進行按點設計時,按點的題目、內容應當與教學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與實際的生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樣才能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授《紙船和風箏》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當中的重點進行按點的設置,并在設置過程當中聯系實際生活,詢問學生是否有過制造紙船和風箏的經歷,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故事,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加了解課本知識,教師可以在分享完故事之后,讓學生充分朗讀文本,并發揮想象感受文本,這樣在進行語文技能訓練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以學生為中心
進行按點設計時,教師除了要考慮教學內容,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有將按點設計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緊密聯系,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啟迪學生的思維;才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選擇,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充滿人文關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加強課堂之上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預先設置游戲情境或娛樂節目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整個課堂活動當中都處于學習體驗與分享的狀態。
三、注重拓展延伸
學生如果僅靠學校教育是無法在當前日新月異的社會中生存下去的。為了使學生有一個燦爛的明天,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語文課堂的拓展延伸,注重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因此在進行按點設計時,按點的題目、內容應當具有明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指向性;應當靈活多變,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并且知識范圍也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習上,還應當涵蓋相鄰的知識,進行相應的延伸,并且廣泛運用到課堂上。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和提問,思考自己在本節課當中存在的不足與自己想要研究的重點,為創造性學習打開局面。
四、注重評價
只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總結和評價,才能讓學生學有所成,明白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正確認識自己。評價過程中,教師除了利用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外,還應當注重生生之間的評價,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親密學生的情感。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應當注重自己的教學評價。采用互動交流的形式進行評課,使自己的課堂能夠得到升華,更加高效,更富有生命力。
五、結語
互動反饋技術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平等發展的權利,可以使教育活動面向學生,這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促進按點教學的應用,一定要鉆研教材,正確解讀文本,關注學情,努力達成語文學科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敬陽,張麗娟.互動反饋環境下巧設“按點”,落實小學語文閱讀精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20(4):91-92.
[2]廖丹云.巧借信息技術東風 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淺談基于互動反饋技術下小學語文課堂精準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紀實(學校體音美),2020(5):15.
作者簡介:張紅霞(1979—),女,漢族,甘肅白銀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