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嵐
摘 要:音樂課在培養學生的情操方面有重要的意義。合唱作為音樂的表現手段,同時作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促進了教學的多樣化和多元化,培養了學生的團結意識。因此,合唱教學成為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教學途徑。旨在對小學音樂課堂上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
素質教育推行后,小學音樂學科開始成為素質教育關注的重點,而合唱作為小學階段常見的教學形式,做好其教學工作十分關鍵。但目前部分小學教學中對合唱教學模式的授課方式、方法卻存在諸多不足,影響合唱的效果及質量。對此,開展關于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就成為重要內容。
一、合唱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意義
合唱融合了人聲和和聲,應用豐滿的和聲和柔美的音色幫助學生感受藝術的氛圍,幫助學生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小學生初學音樂時關于合唱教學形式、唱腔的了解并不多,但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兒歌帶領學生愛上合唱這一音樂表達形式,增強其藝術感受力的同時,也可使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個人的品格及魅力[1]。此外,學生通過對教師所給出的合唱類音樂作品欣賞,也能從中不斷優化個人的音樂審美能力及水平,最終利用合唱提升小學音樂的教學價值。
二、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興趣低
音樂課堂上,受到固有教學流程模式化的影響,很多小學生反饋音樂學習過于枯燥無味,無法提起學習興趣。那么,學習興趣的下降,必然會影響對整體音樂課程體系以及知識結構的理解,從而促使課堂音樂氛圍以及合唱學習效率隨之下降,此類問題亟待解決。
(二)教學手段單一
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手段過于單一,不能將知識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講解,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教學手段一成不變,學生注意力分散,學習能力弱。
三、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應用興趣法教學
教師進行授課時,應該主動引導小學生跟隨內心所想,不斷與音樂所傳遞的情感及旋律氛圍相融合,從而增強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2]。例如,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簡述一些與本節課音樂合唱相關的背景故事,引導學生在對故事背景有好奇心的情況下主動參與到合唱學習活動中。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可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于合唱曲目背景的互動環節,使更多學生能在互動模式下真正進入傾聽音樂的氛圍中,借此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操。
(二)應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小學音樂教師想要進一步營造優良的合唱教學氛圍,將多樣化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上很有必要,一方面可對合唱教學目標加以明確,提升合唱教學的針對性。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學生學習合唱期間產生厭學甚至棄學的問題,最終幫助學生提升對合唱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3]。在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例如,教師可以采取班級內合唱比賽的形式,讓學生組成四人合唱團,由教師統一下發合唱曲目,隨后各個小合唱團之間經過一周的合唱磨合與練習后,專門選擇一節音樂課進行小組合唱競賽。此種競賽的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合唱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更好地協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最終優化合唱教學質量。
(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儲備,抓住學習重點,有效提高合唱整體質量,擴大音樂的感染力和魅力[4]。規范學生合唱練習的態度,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度。可以根據合唱曲目的氛圍,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圖片和音樂,使學生能快速融入合唱音樂曲目的旋律氛圍內,提高其對音樂情感的感同身受能力,最終為整體教學質量的優化和完善起到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現代音樂教學過程中,想要進一步提升當前的課堂教學質量,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應研究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掌握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點,方可制訂更完善的授課方案。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對現有的教學手段進行更新,增強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促使課堂學習效率提升的同時,強化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成效,最終為小學合唱教學整體學習質量的優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曉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4):7.
[2]劉云.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9):50.
[3]王彤.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神州(上旬刊),2020(7):231.
[4]馬琴麗.探索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2020,17(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