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 要:幼兒年齡小,依賴父母,進入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有一定的挑戰性,容易出現幼兒入園不適應的問題,對幼兒的身心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如何在新生幼兒入園時減輕幼兒的分離焦慮,幫助幼兒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以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為中心點,在充分考慮現實情況和幼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應對策略探究,幫助幼兒順利入園。
關鍵詞:小班幼兒;入園適應問題;應對策略
新生幼兒大多數會出現“入園難”的情況。有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幼兒剛進入幼兒園出現不適應的主要原因是親子依戀與分離焦慮,而出現這些不適應主要是父母教養的方式、家庭居住環境與氛圍以及家長自身問題等造成的。分離焦慮是幼兒、家長都會存在的一種情緒,我們要全面看待。
一、幼兒入園適應問題的表現
幼兒初入園的適應情況因人而異,并由此導致時間持續的長短不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情況:
(一)情緒方面:首先會在情緒、情感上表現出來,往往出現幼兒一到校園門口,就開始哭鬧。
(二)交往方面:喜歡獨處或依戀老師、拒絕參與一切活動。
(三)行為習慣方面:一方面,幼兒會因情緒波動出現不愿吃飯、消化不良等情況;離開父母入睡困難、要抱著自己從家帶來的依戀物午休等情況。另一方面,新生幼兒在秋季入園,容易導致幼兒抵抗力下降,身體上的新陳代謝紊亂等原因,導致幼兒在一定階段內體質敏感,易生病等狀況頻發。
二、幼兒入園適應成因分析
(一)不熟悉的環境
幼兒從自由、無拘束的家庭生活進入幼兒園這個有組織、有紀律的集體中,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幼兒會感到害怕、產生焦慮、缺乏安全感。
(二)缺乏自理能力的培養
在家中多數父母是幼兒思想上的執行者,使幼兒無意中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機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
(三)教師的態度
幼兒新入園所表現出的種種不適,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不需要特別關注,專門應對。
(四)家長認識的偏差
有的家長喜歡“嚇唬”幼兒;面對幼兒入園后表現的種種不適,有的家長受其影響也表現出了不安的情緒,把緊張情緒傳遞給幼兒;再有一部分家長用補償的方式使幼兒安心,而這些行為都為幼兒入園適應的過程增添了困難。
三、如何助力幼兒入園適應
如何解決新生幼兒的“入園困難”問題,主要矛盾還是聚焦在家園銜接上。所以,幼兒園、老師、家長應共同配合采取一定的辦法,做好幼兒從家庭平穩過渡到幼兒園的銜接。
(一)創建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積極做好準備工作
幼兒園不能只是片面地關注幼兒的分離焦慮,更應關注來自幼兒家長所產生的分離焦慮帶給幼兒的影響。首先與家長溝通交流,建立信任,通過多種方式拓寬家園共育的渠道。
1.開學前,召開新生幼兒家長會。這是家長期待且非常有必要的。教師通過心理學分析以及案例呈現的方式告知幼兒和家長在初入園時產生的分離焦慮的原因及緩解建議,給家長心理上的暗示。
2.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簡單的生活技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想要喝水、吃飯時,要及時跟教師說,這些習慣的培養都離不開家長平時在家中有意的訓練。依據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家長可以陪同幼兒午休,減輕幼兒入園后的心理負擔。
(二)布置溫馨、可愛的班級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知,在舒適的環境中幼兒的緊張情緒放松了,自然也就很快地喜歡幼兒園了。
(三)增加師幼互動,增強師幼信賴感
幼兒入園,教師給幼兒一個溫暖的擁抱,主動問好,游戲時的交流互動,生活上多點關心,都會增強幼兒的信賴感。
(四)組織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
“玩”是幼兒的天性。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準備簡單、有趣、活潑的游戲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游戲為載體,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會更輕松,對周圍的環境會更快熟悉,從而找到歸屬感,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幼兒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個體,幼兒園是他們從個體生活邁向集體生活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入園適應是他們面臨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的雙向支持,只有家園協同,才能更好地成就幼兒的美好。
參考文獻:
陸永婷.影響幼兒入園焦慮的家庭因素個案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