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生貴
摘 要:下午課前在班上發現窗簾被學生弄壞了,于是就展開調查,產生了詢問、處理“窗簾”事件以及學生家長來學校維修“窗簾”等一系列事件。
關鍵詞:調查;詢問;修窗簾;教育意義
2019年碩果累累的季節,記得已是開學第二周的星期五,我所帶的七年級(1)班因班主任有事請了兩周假,我這個臨時班主任便默默地承擔起了班主任的職責。下午第一節課是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課前2分鐘我剛剛進入教室時就發現前門口的窗簾被揉成一團堆在窗臺上,掛窗簾的桿子也因受到外力“傷害”而彎曲變了形。我問:“是誰弄壞了窗簾?”全班居然沒有一個同學承認,問誰都說不知道!我心中很是郁悶。剛剛接任七年級新生臨時班主任的我該怎么辦呢?
上課鈴響后,我先給全班同學布置了課堂預習作業,然后就在班上悄悄地開始了調查。究竟誰是弄壞窗簾的“罪魁禍首”呢?經過幾分鐘的耐心詢問、調查,才發現大家都指向班上一個小個子男生——小明(化名)。
接著,我把他單獨請到教室外,責問他為什么把窗簾弄壞了。一開始,他支支吾吾地說不太清楚。當我忍耐著性子、睜大眼睛、加重語氣再次詢問:“你是怎么弄壞教室前門口的窗簾的?能和老師說說你當時的舉動嗎?”這時他那弱小的身體顫抖了一下后慢慢恢復了平靜,才慢吞吞地說:“老師,我不小心用手一拽就把窗簾給扯了下來!老師,我知道我錯了!”“那你剛才為什么不承認?”“我不敢!”“現在,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說道。他說:“我自己修理。”我說:“你自己是修不了的。若只是窗簾布被扯下來,老師可以幫你一起掛上去。可掛窗簾的桿子也變了形,現在只能請專業的師傅修理這片窗簾。”這時他很自信地說:“老師,我爸是做窗簾的,他可以把這片窗簾修理好。”“是真的嗎?!那這樣最好不過了!你記得晚上去了跟家里人要說清楚,記得明天修好窗簾就可以了。”“是的,老師,我一定請我爸到學校來修好窗簾!”我和藹可親地說道:“小明同學,生活中我們犯錯在所難免,但犯了錯一定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及時去改正,才是好同學!”此時的我也不失時機地展開了以“愛護公物”為主題的社會實踐課:
美麗、和諧的校園,要我們大家共同來創建,為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我們必須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今后若發生了損壞公物的情況,大家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絕不能隱瞞事實。若自己能或請家長修繕更好,若不能及時修復的要照價賠償,若認錯態度不好的還要受到學校的處分。今天由于小明同學認錯態度比較好,而且他承諾明天請家長來學校修好被弄壞的窗簾,希望同學們引以為戒。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孩子們找出自己的錯誤,以批評教育為主,教育他們養成愛護學校公物的良好習慣,這對于七年級新生尤為重要。
時間過得很快,又到了周一早上。當我在教室看見小明同學時,他的臉刷地紅了。此時的我已經猜出了他“變臉”的原因。當我再次詢問他是否跟他的父母說了“窗簾”事件時,他又一次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我說,那既然這樣,只能請你說出家長的電話號碼,我來跟家長聯系。當我打通電話時,接電話的是小明的母親,我問她“窗簾”事件時,她說她不知道這件事,孩子上周末也沒跟家里人說這件事。我心中很不悅,但還是強壓住了心中的“怒火”。“那只能請家長你抽時間到學校來把窗簾修一下啦!”我說道。這位家長很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您好!我們今天有農活,要收大豆比較忙,來不了,抱歉啊!明天行不行?”“可以。”我說道。家長又說能不能把弄壞的窗簾照片發給她,我就通過微信發給了她。
第二天是周二,數學早自習剛下,有個工人師傅肩上扛著折疊梯,手里拎著工具包徑直來到了我們班的教室門口。等我問明來意,原來是小明同學的爸爸。他到學校來是為了維修他孩子弄壞的窗簾。我趕緊和小明及其他同學一起幫小明家長扶梯子、遞工具,小明爸爸上下幾個來回的功夫,就修好了窗簾架子,并掛好了窗簾。就像是剛剛換上的新窗簾一樣。此時,班上不約而同地響起了掌聲。我也借機請這位家長說一說。小明爸爸說:“請孩子們以后在班上要愛護公物,上周五我孩子把班上的窗簾給弄壞了,影響了同學們用多媒體上課,在這里,我替我的孩子小明向大家道個歉!”熱烈的掌聲又一次在七年級(1)班的教室上空響起。“請同學們謹記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與不文明行為說‘不!”我說道。待小明爸爸準備離開學校時,我讓小明同學去送爸爸,并單獨向他爸爸說一聲“爸爸你辛苦了”。
歷時一周的時間,我們班的“窗簾”事件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