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質疑能力是學生的一項基礎能力,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行著重培養,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關鍵詞:小學數學;質疑能力;目標;教學
義務教育階段應對學生的基本能力進行全方位培養,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身心素養,讓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得到全方位發展。對學生來說,質疑能力是基礎能力之一,在教學階段需要有充足的機會去鍛煉。本文將對質疑能力培養工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進行詳細解析。
一、開放自由環境,幫助學生質疑
開放自由環境首先要求教師應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中心位置,讓課堂處于一種師生平等的良好狀態。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灌輸式”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教師總是存在一種“自己處于教學中心位置,是課堂的主角”的心理,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是極為不利的,教師在講臺上向學生灌輸知識,無形之中給予學生“不需要思考,獲得知識很簡單”的思想,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阻礙。開放自由環境,讓學生回歸課堂中心,重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足的鍛煉機會,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質疑方面充滿信心。開放自由的質疑環境能讓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給予學生質疑他人的機會,在質疑過程中對問題進行共同研討和探究,從而找出最佳答案。在質疑過程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收獲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是能力的提升。
開放自由的教學環境要求教師把握適當的時機。例如,在講到“三角形的基礎知識”過程中,教師需預留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先獨立完成思考,在上課時針對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預留的問題可以是:“有下列幾組線段,3,4,5;4,8,12;6,6,6;1,3,5。其中能構成三角形的有哪幾組,你還能舉出更多嗎?通過觀察,能發現哪些規律?”讓學生針對問題中給出的幾組數據自行練習,嘗試利用鉛筆、直尺等工具畫圖來自行體會三角形的基本構成方法。在講課時,教師通過收集學生所總結的相關結論,對每一條總結進行一一驗證。在此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質疑,如“為什么任意兩邊之和一定會大于第三邊呢?相等不可以嗎?”之類的問題,教師要有耐心地一一為學生詳細解答,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并認識到自己思想上的誤區,從而讓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更靈活。
二、改變質疑方式,提高質疑水平
改變質疑方式,指的是教師應改變課堂上學生提出質疑的形式,即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方式更多元化,讓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更頻繁,在學生提出質疑的過程中教師也能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不理解之處,從而逐漸愛上課堂授課形式,讓課堂講課方式更有效,讓課堂變得更充實。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實踐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要比傳統教學模式更有吸引力,能讓學生更高效、更積極地投入學習中。教師也要對這類課堂教學模式做出一定的探索,在講課時通過引入實踐環節,讓學生在互動中逐漸引入思考的話題,讓學生產生質疑。
三、創造質疑環境,增強質疑樂趣
創造質疑的學習環境,讓每位學生都有遇到問題敢質疑,遇到困難動腦筋的思想和意識,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添加質疑能力培養工作的最終目的。質疑能力是學習數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能力,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一些復雜的、深入的問題進行頻繁的質疑,要在不懂時及時向教師發問,教師要及時給學生解答,以此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并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創造質疑環境需要注重教學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例如,小學數學中主要以加減乘除計算為主,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又以乘法和除法為難點,在初步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零基礎,對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掌握的還不是很熟練,此時教師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在課前先對乘除法計算的相關部分內容進行預習,在筆記本或課本上標注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在課上進行提問;課上學生要多向教師提出一些細節性問題,如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小數標點需要注意什么等;課后掌握不扎實的學生要向其他學生討教經驗,以此來豐富自己。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能擁有較強的質疑能力,能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向教師進行發問;同時,學生還可以及時了解到自身的缺點并及時進行更正,彌補自身不足。任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