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夢巖
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等有著積極意義。為此,教師要總結(jié)實踐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貫穿語文教學全程,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學生堅持自主學習的關(guān)鍵要素。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才能使其維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學生處于思維的發(fā)展階段,無法深層次理解文章。教學難度的增加,甚至會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知識基礎(chǔ)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啟發(fā)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講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播放影視動畫作品,給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等多感官以沖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邊閱讀邊想象,有助于理解文章中的關(guān)鍵詞語。在朗讀中,教師要加強引導,讓學生快速進入文本的情境,對英雄的敬佩之情也會油然而生。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文章閱讀的方法主要有通讀、跳讀、精讀、寫讀。1.通讀。學生通讀文章后,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粗略的了解。2.跳讀。學生通過一目十行的迅速瀏覽,可以捕捉文章的核心部分,思考、分析各個自然段的要點。學生可以將閱讀中不理解的部分做上標記。不理解的部分應當跳過,避免降低閱讀的連貫性與效率。3.精讀。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認真思考,反復推敲難理解的部分與意味深長的語句,將其作為閱讀理解的關(guān)鍵部分。4.寫讀。教師引導學生讀通理順文章以后,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拓展閱讀理解的思路,降低閱讀學習的難度。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品讀文章中豐富的語言,提高體驗感。作者在寫作中,主要通過文字表達思想,抒發(fā)情感。學生認真品味文中的語言,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在閱讀中,教師應當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適當進行閱讀方法的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文章的語言特征與文本類型等要素構(gòu)成不同,采用的閱讀方式也不同。但是,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再通過開展趣味性的體驗式教學活動,幫助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其次,教師可以設置合理的問題,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教師提出的問題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有積極作用。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問題,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閱讀。比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設置填空與綜合性及概述性等問題,如“文章中介紹了哪些開國大典的激動人心的場面”“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初步閱讀,有利于提升閱讀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可設置完成表格填寫與思維導圖設計等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查找答案,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印象。
最后,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學《浪淘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描寫黃河的古詩詞,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羅隱的《黃河》等,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充分感受黃河景象的壯闊雄奇;還可以引入劉禹錫的其他代表作,如《烏衣巷》《秋詞》《西塞山懷古》等,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感受作者的豪邁放蕩的性格特征。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會產(chǎn)生更多的感悟,從而愛上閱讀,提高學習自主性。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將教師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切實發(fā)揮閱讀增強語言文字的感染力等方面的作用,教學效果才能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