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立
語文要素作為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編排的雙主線中的一條,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尤其是作為單元教學的抓手能夠體現編者關于教什么和學什么的主張。那么,教師在課堂上該如何落實語文要素的學習呢?
在統編教材中,語文要素在單元頁中以概括性的條目整體呈現,又在課后練習、交流平臺、字詞句運用等環節進行對接和細化。因為,教師在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時,需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開展相應的訓練。
這種整體把握從三個方面進行。首先,單元整體解讀。教師圍繞單元語文要素目標,對本單元的課文、課后練習、語文園地等內容進行必要的梳理,理清語文要素在整個單元內容中的體現,在課堂學習時才能一步步去落實。其次,在語文要素訓練時要做到瞻前顧后。比如,在提高閱讀速度的單元學習中,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分別對接了不回讀、連詞成句地讀、借助關鍵詞句讀、帶著問題讀,這些不同的讀法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尤其是在訓練后一種讀法時,學生往往需要自覺運用前一種已經學會的讀法,或者在學習其中的一種讀法時,也可以順勢運用后面出現的讀法來提高閱讀速度。只有這樣,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才能達到瞻前顧后的效果。再次,語文要素的訓練需要鞏固效果。也就是說,語文要素的訓練,要經過多次練習,學生才能將它逐漸內化而成為技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就不是在一篇課文或一個單元學習中可以達成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只要出現了難懂的詞句,學生都需要從掌握的有效方法中選擇合適的方法來理解詞句,逐漸掌握相關的理解方法。
分步推進,是指在具體的課文學習中將單元語文要素細化,在不同的課文閱讀中進行對接,形成有梯度、有層次的訓練。
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單元頁顯示的語文要素有“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如何在具體課文閱讀中分步推進呢?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每篇課文后面的練習要求,從中找到訓練的邏輯順序并把握訓練的梯度。第一篇課文《琥珀》課后練習有兩項訓練指向了與推測有關的提出問題的學習,可見需要重點落實的訓練就是針對課文中琥珀形成過程中一些不理解的問題,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推測以解決相關問題。第二篇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練習指向對恐龍歷史的學習,學生可能會針對不理解其進化中的神奇演變而提出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在文本中找出準確的詞句,將恐龍的演變說明白。第三篇課文《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介紹了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名稱,其中的許多科學技術術語學生難以弄明白。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結合課文內容查找資料的活動,解決相應的問題。以上三種訓練,就是在分步推進中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
統編教材在編排體例上的創新是從三年級起安排了特殊單元的學習,包括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其中閱讀策略單元是每年級安排一次,習作單元是每冊安排一次,這些都屬于相關語文要素的專項訓練,文體單元也可以算作相關語文要素的專項訓練。
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就是習作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教材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習作例文來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開展觀察訓練。學生先是在觀察動物中養成觀察習慣,從精讀課文《搭船的鳥》中提取觀察動物方法的相關表達——翠鳥的出現與捕魚的情形,進而懂得及時捕捉周圍出現的新鮮事物,注意其外形、動作;再從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中找到類似的表達,總結觀察動物的方法。接著,學生在觀察植物中習得觀察方法,從精讀課文《金色的草地》中提取草地變化的內容表達中包含的分步觀察方法,再從習作例文《我愛故鄉的楊梅》中找出類似表達方法,總結觀察植物的方法。最后,學生需要在拓展觀察范圍中鞏固習得的觀察方法,將這些觀察方法內化于心,隨時隨地地觀察,養成觀察的習慣。
總之,對于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和訓練來說,教師需要堅持整體理念,分步訓練和專項訓練相結合,理解編者意圖,落實語文要素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