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黃先鋒
摘 ?要: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西方體育文化給我國的體育文化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我國各民族所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體育非遺產品正面臨著非常艱難的保護和傳承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搶救和保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就變得異常重要。希望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來促進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的健康、有序、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 ?傳承
中圖分類號:G812.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3(a)-0231-03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Hui1 ?HUANG Xianfeng 2
(1.Basic Course Department of Che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42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western sports culture has brought a certain impact on China's sports culture. The rich and colorfu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s created by various nationalities in China are facing a very difficult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dilemma. In this case, the rescue and protection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come extremely importan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ha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can take more effective method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orderl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于歷史,存活于當代,更會延續于未來。近年來,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對其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也越來越受關注。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視,在當前的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做好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1 ?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現狀分析
1.1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面臨的困境
1.1.1 資源開發不當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從無到有、從緩慢起步到快速發展,經歷了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但也正是由于人們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一些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沒有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開發,造成同質化開發現象嚴重以及過度開發問題的頻繁出現。一些地方在進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時,沒有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在看到其他一些成功的案例之后,就盲目地依照其形式進行開發,不僅不了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更產生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問題,給大眾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長期如此下去,勢必會影響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可持續發展[1]。
1.1.2 品牌影響力較小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在物質生活逐漸得到滿足的同時,對于品牌的追求日漸明顯。由于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工作開展的比較晚,所以還沒有形成經營規模,造成了相關的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不夠。再加上很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存在于農村地區的,在對市場分析和消費者需求上工作沒有做到位,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這也使得一些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難以形成強大的品牌價值,也不具備地方特色,嚴重影響到了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更好傳播[2]。
1.1.3 保護和傳承效果不佳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充分挖掘出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在現在旅游文化產業正發展旺盛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關注于產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對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其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時,也要更多關注其文化內涵。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地方由于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度商業化開發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使得其在當地人們心中的地位逐漸被取代,原本應具有的特色和特性也慢慢的被淡化,使得這些地方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效果不好,失去了其應有的生命力和魅力。
1.2 造成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困境的主要原因
1.2.1 規劃不科學,管理制度不健全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精神和內涵是不可否認的,在我國對其保護和傳承工作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相應的管理制度也應該跟得上。但不容樂觀的是,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門在保護和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規劃不夠科學,管理制度也不夠健全。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再加上我國對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還處在研究階段,在一些管理方法上還正在摸索當中,管理水平較低,造成了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不是很到位[3]。
1.2.2 專業傳承和保護人才缺乏
近些年我國在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方面所做的各項工作是有目共睹的。但其中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相關的專業傳承和保護人員嚴重缺乏,這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瓶頸。一方面,由于我國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研究基地、教學基地非常有限,并且很多時候都是口口相傳的傳統形式,各個地方的傳承和保護工作都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系統性,這限制了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對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研究的人員專業性和數量都不夠,這就使得一些有關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籍中的寶貴材料不能被充分挖掘,使得我國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理論性和全面性不足[4]。
1.2.3 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在針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政策上已經建立了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等自下而上的四級申報制度,有關體育方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和管理體系在逐漸完善中。但保護標準、收集和整理、記錄和建檔等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還沒有得到系統性解決,重申報、重開發、輕保護、輕管理的現象依然存在,這些都是背離我國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最初出發點的。再加上政府在保護和傳承資金方面投入不夠,使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停滯不前。
2 ?鄉村振興背景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策略
2.1 鄉村振興戰略給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帶來的發展機遇
2.1.1 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保護和激活傳統的體育文化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所提出的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對于地方來說,文化是鄉村振興和鄉村發展的重要的“軟實力”資源。在當前人們對文化內涵需求旺盛的情況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為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提供了平臺,更是激活了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文化活力。在鄉村振興的要求下,就是要發展傳統的體育文化,把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融入鄉村振興計劃當中,將其轉化為當地的文化產品或者產業,促進地方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更好保護和傳承。
2.1.2 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和發展傳統體育文化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推動和發展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很好契機。依托于鄉村振興計劃,政府可以引流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引入一些專業的組織機構,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倡導全民參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在全民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體育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也可以在保護和傳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提升人們的民族認同感、弘揚民族精神,進一步推動和發展我國民間的傳統體育文化[5]。
2.1.3 鄉村振興戰略促使村民文化意識逐漸提高
在當今這個時代,各種外來的文化和思想充斥在人們的耳邊和身邊,這使得一些人的思想有所傾斜,淡化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使得人們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開始覺醒,促使廣大的村民重新認識和理解了我們自己的文化,有效提升了該地區村民的文化自覺意識,不僅為鄉村的建設帶來了活力,更是為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2.2 鄉村振興背景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法
2.2.1 開發多樣化、特色化的文化產品
在現在人們對于精神追求和文化追求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依托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開發出更加多樣化、特色化的文化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已經成為一個必需的選擇。因此,趁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可以開發出充滿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多種類型的文化產品,挖掘出其蘊含的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對于體驗和特色的需求。比如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可以將其和養生、修身養性、天人合一等思想相聯系,通過開展非遺展覽、現場體驗展臺等文化形式,打造以養生體育為主題的文化產品,對我國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更好的傳播。
2.2.2 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形成影響力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重要的精神財富。在鄉村振興的計劃實施下,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使當中所包含的文化方面的價值活起來,通過開發出有特色、有內涵的產品,慢慢地形成影響力。比如我國湖南汨羅的賽龍舟,是聞名海內外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每年所開展的賽龍舟比賽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形成的風俗。在公元前278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屈原含恨自投汨羅江,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屈原的紀念日,因此,這里的龍舟是最正宗的龍舟,也是最能讓人們感受到愛國精神、民族精神的賽龍舟形式,已經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極大的影響力。
2.2.3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有多種方法,但政府的支持依然是最重要的途徑。為此,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繼續重視那些傳承和保護水平較好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借助其建立的資源和平臺,帶動其他一些項目的傳承和保護。比如依托河南鄭州打造的“國際少林武術節”,很多知名度不是很高的武術拳種都在“國際少林武術節”的影響下提高了知名度,擴大了傳承空間和對外的影響力[6]。
3 ?結語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和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智慧勤勞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其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我國優秀文化寶庫中極其璀璨的一顆。做好其保護和傳承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籌劃未來,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一定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 吳嘉瑞.新時代背景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與發展研究——以四川秦巴山區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3):9-10.
[2] 葉計志.新農村建設中開發陽江濱海鄉村體育旅游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J].灌籃,2019(11):232.
[3] 王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疆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8,34(6):76-79.
[4] 周振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5(5):88-89,124.
[5] 白晉湘,萬義,白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落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治理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10):1-7.
[6] 劉超.鄉村振興背景下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狀調查研究[J].阿壩師范學院學報,2020,37(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