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沖
摘 要:對高中生而言,化學課程有著較強的抽象性,并且知識體系呈碎片化,學生在加深理解和鞏固記憶時難度較大,故而為了促使學生掌握更多化學知識,教師紛紛增加化學復習課,旨在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然而復習課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部分教師嘗試將問題驅動式教學運用于化學復習課中,以期全面提升高中化學復習課質量及效率。
關鍵詞:高中;化學復習課;問題驅動式教學
高中對學生之后的學習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化學在高中學習中的地位及價值存在一定特殊性。現階段,新課改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放眼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如何全面提升復習課效率,夯實化學基礎,強化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依舊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重要課題。
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散化學思維
高中教師增設化學復習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回憶之前已經學過的化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同時鞏固記憶,進而組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鑒于學生對化學知識點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在將問題驅動式教學運用于復習課時,應該對其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驅動,不斷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如“化學反應及電能”這單元內容,復習的目的就是讓更多學生了解電化學腐蝕、原電池反應方程式及其意義,觀察電池正負極,同時想象正負極發生的反應以及是什么原因導致金屬被腐蝕。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給出學生某種電池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已知該電池離子方程式如下:鋅+銅離子=鋅離子+銅,要求學生結合其化學反應準確判斷原電池的組合狀況。為學生設置這道題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透徹了解構成原電池的具體條件,以此掌握通過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二、解決問題時以學生為主,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根據復習內容提出問題后,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考慮時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但是應該注意的是,解決問題應該以學生為核心,教師適當進行指導即可。如“硫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掌握硫酸具備哪些物理及化學性質,所以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通過采用物理及化學方法分辨兩個試劑瓶中哪個是稀硫酸,哪個是濃硫酸。這種需要實驗驗證的內容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各小組將設計試驗步驟簡單寫下來告知老師,但是這種實驗方法其他小組不可再用,需要考慮其他實驗方式。相比之下,這種復習方式較為開放,在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發散學生思維,同時調動其創新性,此外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對復習效率的提升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對解題過程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
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化學知識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可有效加深學習記憶,然而復習課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解決問題,而是以點構面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教師可結合學生問題解決狀況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解題技巧存在的不足,利用一個問題將有關知識點全面銜接起來,或者可以通過一道題檢測其他題型掌握情況。如“有機化合物”這單元內容進行復習的時候,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對化合物2-苯基丙烯說法正確的是:(1)使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溶液不能將其褪色;
(2)可以產生加成聚合反應;(3)分子中全部原子共平面;(4)易溶于水機甲苯。該題型是往年的一道高考題,需要學生根據結構簡式推理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及性質,同時還需要學生掌握常見有機物或者官能團與有機物性質之間存在的關系。另外,這道題不僅需要學生復習相關概念和性質等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借此機會為學生講解如何解決推斷題,提高復習效率的同時掌握更多解題技巧,事半功倍。
在將問題驅動式教學運用于高中化學復習課之后,教師應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反思總結三階段使更多學生參與到復習活動中,進一步提升復習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復習氛圍,及時引導和點撥,只有這樣才能將這種教學方法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保證學生復習實效性,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岳徐鑫.核心素養背景下問題驅動法在高中化學復習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1(8):69-70.
[2]周燕.淺談高中化學課堂中“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J].讀寫算,2020(23):98-100.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選考背景下高中化學復習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06015)的最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