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萍
摘 要:就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現狀來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存在著一定問題,通過采取引導式教學方法,提供合理而優質的閱讀服務,不斷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自主閱讀能力;現狀;策略;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情與學情,采取貼近教學內容、貼近學生認知需求的適切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營造閱讀氛圍,提升閱讀素養。
一、創設閱讀空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為學生推薦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讀物,同時通過在班級設置讀書角,建立閱讀小組,教師帶頭在學生之中開展讀書活動,營造讀書氛圍,最大程度將這一活動持續性開展下去。及時對書籍進行更新,提高層次與深度,確保閱讀效果。在低年級開展閱讀活動的難度較大,教師在班級設計讀書角,鼓勵學生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愛的讀物,利用一節課時間對自己帶來的讀物進行介紹,講一講書中的內容是什么、自己讀了之后的收獲是什么,
與其他孩子進行分享。鼓勵學生做好喜歡圖書的推薦準備,課堂上給予學生做閱讀“代言人”的機會,學生在認真閱讀之后對推薦書籍的內容介紹就會詳細而有趣,也使得其他學生對此感興趣,產生閱讀欲望,從而調動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組建閱讀小組,滿足學生閱讀需求,同時不斷激發其閱讀興趣,教師做好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問題時的指導與引導,從而保證學生閱讀興趣。
二、結合教學內容有序開展閱讀活動,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學好語文需要一定的閱讀量的支撐,學生只有充分理解書的內容,豐富語言詞匯積累,通過聽、讀、說、寫的相互輔助,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結合班級學生的閱讀情況,可以定期不定期開展閱讀會、朗讀賽、課本劇舞臺秀等,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而每一活動的開展,提前制定出閱讀主題與范圍,從而在活動進行之中檢查學生閱讀效果,通過這一有效的閱讀活動,讓學生積極閱讀,保有昂然興趣。
三、教師加強指導,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方法
當前,有的學生只注重課內學習,卻忽略課外閱讀,這也導致其視野狹窄、語言空洞、構思俗套,只有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才能真正引導和指導好學生,為其閱讀興趣的激發以及自主閱讀方法的掌握提供助力。如低年級閱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搭建“伙伴”關系,生生共同閱讀一本書,利用工具書理解書中的字、詞、段、篇,遇到實在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困惑,詢問家長或者是請教他人、教師。對生字注音、詞語解釋進行摘錄,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做彼此的“小老師”,展示讀書收獲,遇到生僻字詞,共同解決。教師通過正確方法的指導,調動學生讀書積極性,為后續的學習積累奠定基礎。而到了高年級,則對其閱讀學習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年級的讀書強調的是動筆讀書,真正使這一讀書興趣可持續發展,讀好書、好讀書、讀透書,在讀中有所收獲。在閱讀中要求學生在字里行間進行圈點勾畫,將重要詞句進行標識,對疑問處做記號。同時尋找合適的途徑加以解答,遇到優美詞句、段落,及時進行背誦摘錄,做好知識積累,鼓勵學生準備閱讀小本,邊讀書、邊摘抄、邊積累、邊述說讀書心得。讓學生通過挖掘自身的閱讀潛能,積極完成書籍閱讀,形成思維的邏輯性。
四、學校搭建閱讀平臺,將課堂與實踐緊密結合
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除課堂、班級開展的閱讀活動外,作為學校,為學生提供閱讀的平臺,如開發校本課本,分年級段推薦一些經典美文的閱讀內容,同時,在學校文化建設上增設古典詩詞匯、經典堂等,豐富和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渠道。在校園的各個景觀抑或是樓道走廊,讓名人名言、古人總結出來的倫理道德的閱讀知識上墻,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從而為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營造環境氛圍。通過開辦經典之聲、詩詞美韻的廣播以及詩詞欣賞,讓學生在這一濃厚的氛圍之下激發閱讀興趣,營造閱讀氛圍,開展有關閱讀效果的競賽活動。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與目標緊密結合,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底蘊播撒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對學生進行熏陶與感染,讓學生在逐步提升自主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總之,抓住小學各階段學生的具體學情和閱讀需求,為學生推薦讀物,搭建閱讀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學會閱讀、學會交流,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切實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張雅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