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榮
摘 要:做好大班額環境下幼兒園戶外活動組織形式的優化,能夠讓幼兒在更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活動中獲得成長與進步,這對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班額幼兒園;戶外活動;組織形式
戶外活動是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班額環境下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不斷優化戶外活動內容,為提供多樣化的活動,在保證幼兒教育科學性的同時,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助力。考慮到幼兒心智發育水平的差異性,教師必須進一步做好對他們的認知啟發,并讓他們感受到戶外活動的趣味性,文章以此為核心展開討論。
一、創建優質戶外活動環境
從幼兒的認知角度來看,他們喜歡新穎、多變的事物,同時又充滿了好奇心,我們可以以此為核心,進行戶外活動組織環境的設計,以保證幼兒可以獲得學習環境的引導,產生良好的互動探究動力。以“種植活動”為例,為了實現對優質戶外活動環境的構建,本園專門為幼兒設置了“種植角”,里面有花朵、蔬菜等植物,同時還有專門為幼兒預留的種植體驗區。在種植活動中組織開展分組教學活動,使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進行花種的栽種,通過定期組織幼兒進行澆水、施肥和觀察,讓種子在幼兒的悉心照料下成功發芽,最終開出美麗的花朵,同時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大班額戶外活動開展中,混齡游戲的實施也為教師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特點,在游戲中明確分組,將不同年齡段幼兒分配到不同組別中,確保混齡游戲的有序開展。
二、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空間
大班額環境下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教師要注重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戶外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戶外活動體育器材的選擇上,教師不能盲目選擇,而要通過器材達到緩解“大班額”、促進健康發展的目的,教師要選擇那些可以一物多玩、輕便、靈活的材料,投入到戶外活動中,同時確保投放充足,避免幼兒爭搶現象的發生。如平衡木,教師可以使用平衡木開展組合活動“搭建小橋”,在小橋上設置障礙物,如瓶子、草帽等;還可以將平衡木與固定玩具相結合,如將平衡木架在輪胎上就變為一座穩固的“橋”。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空間是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的重要策略。在實踐活動開展中,其實很多時候幼兒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究和體驗。例如,在進行球類的戶外活動時,原本設計的戶外游戲是拍球,但我發現有的幼兒喜歡用腳踢球,有的幼兒喜歡扔球,有的幼兒喜歡抱著球跑。于是,我改變了自己的戶外游戲組織計劃,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基礎上,讓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游戲體驗,并完成與球的有效互動。在這種戶外活動當中,幼兒不僅可以玩得盡興,同時還能夠體驗到球帶給他們的樂趣。
三、組織幼兒進行趣味游戲
大班額環境下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是極具挑戰性的,這需要幼兒教師徹底改變傳統的“一刀切”的教學思維和方式。組織幼兒進行趣味游戲也是優化戶外活動組織形式的重要方法。例如,在進行“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時,教師就必須參與其中。因為該游戲需要幼兒反復地跑,容易出現自我保護意識下降的情況,這時幼兒極易出現摔倒、磕傷等,所以教師參與其中能夠實現對幼兒的有效保護,避免他們出現不必要的風險。而且,“老鷹捉小雞”游戲本身就是鍛煉幼兒運動能力和反應能力的游戲,教師參與游戲中能夠更好地觀察和了解幼兒的身心狀態,為接下來的教育工作帶來信息支持。在戶外活動開展中,教師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用一百分的細心去為他們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戶外活動,由此實現幼兒教育工作的素質教育目標。
四、實現個性戶外活動設計
大班額戶外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科學合理地組織課外活動,要根據幼兒年齡的不同設定相應的訓練目標,班級間要不定期地進行交換,這樣做能夠使活動器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時也有效解決了大班額戶外活動空間受限的問題,使幼兒的各項技能得到鍛煉,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與合作能力。實現個性化戶外活動設計是幼兒戶外活動組織的高級表現。例如,每周我都會為幼兒設計一次個性戶外活動,該活動具體分為三個板塊,即“球類”“跑跳”“積木”。其中,球類是指以球為基礎,每一項活動、游戲的設計都圍繞球展開。“積木”則以益智類的積木拼搭為基礎形式,主要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
參考文獻:
蘭香萍.幼兒園“大班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戶外活動[J].人文之友,2019(2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