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蕊
摘 要:農村幼兒園教師需注重留守兒童口語啟蒙期交際障礙,分析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口語交際障礙的主要因素,通過激發留守兒童口語表達興趣、關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創設口語語言表達情境等有效對策,提高留守兒童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口語啟蒙;交際障礙
口語交際作為人際交往中必須具備的溝通交流能力,許多農村幼兒教師經長期教育實踐發現,幼兒園內許多與父母分開且嚴重缺乏父母關愛的兒童,口語交際能力普遍較低,甚至產生不同程度的口語交際障礙。為此,農村幼兒教師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與呵護,通過豐富有趣的幼兒教學形式,給予幼兒敢于開口表達的勇氣,幫助幼兒克服口語交際障礙。
一、農村留守兒童口語啟蒙期交際障礙成因
(一)缺乏關愛,不敢說話
幼兒教育是引導幼兒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愛母愛的呵護守候,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與依賴感,甚至對入園產生抵觸、恐懼心理。經幼兒園實踐調查發現,入園后存在哭鬧不止、性格內向、不愿意與其他小伙伴溝通交流的幼兒,大多為農村留守兒童。這些幼兒對幼兒園學習生活存在較大的畏懼、排斥心理,不喜歡參與幼兒園各項學習活動,人際交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問題。
(二)性格孤冷,不愿表達
由于大多數留守兒童家庭成員以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為主,得不到所需的關心、呵護,甚至因為隔輩人的過度溺愛,使其在園期間不聽從教師的教學安排,性格孤獨冷漠,喜歡以特立獨行的方式吸引他人注意,無法同其他班級同學和平相處,不愿意與他人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致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持續下降,在他人面前缺乏積極表現的自信心,與老師及其他同學關系相處不和諧。
二、農村留守兒童口語啟蒙期交際障礙的解決對策
(一)激發留守兒童口語表達興趣
農村幼兒園教師應注重鍛煉留守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依照幼兒的興趣特點,開展具有趣味性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活動,鼓勵幼兒在此項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認知看法,使其在教師肯定的眼神、鼓勵的話語中,激發想要開口表達的勇氣。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農村留守兒童播放動畫片,通過提問形式引導幼兒說出該動畫片講述的故事情節,俯身詢問動畫片中最喜歡的人物等。這種教學方式以動畫片為切入點,讓幼兒擁有適合訴說的話題,教師經俯身詢問,迅速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減輕幼兒對教師的排斥感,使幼兒在凝望教師的眼睛時具備開口表達的勇氣,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關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
農村幼兒教師除了關注留守兒童學習以外,還應對其心理健康進行有效教育。通常教師可以采用溝通交流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疏導,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給予情緒上的關心照顧。經幼兒教育實踐發現,一部分性格較為外向的留守兒童,喜歡采用破壞性行為引起教師關注;而另一部分性格較為內向的留守兒童,則喜歡跑到無人角落以默默流淚的形式,宣泄自己的內心情緒。針對不同性格的留守兒童,農村幼兒教師應時刻掌握留守兒童的情緒變化,使其在出現情緒問題時,能夠切實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呵護,并且打開心扉告知教師自己產生憤怒、悲傷等不良情緒的原因,幫助幼兒快速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與此同時,幼兒教師還應主動邀請班級其他幼兒關心留守兒童,使其在和諧的幼兒園人際關系中,消除人際交往的恐懼心理,真正成為班集體中的一員,達到鍛煉農村留守兒童口語表達的教育目的。
(三)創設口語語言表達情境
農村幼兒教師為了改變留守兒童在口語交際中不敢說、不想說、胡亂說的教學現狀,應針對幼兒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為其創設口語表達情境,使其在輕松歡快的學習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同他人進行學習交流,從而提高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繪本是現階段幼兒園教育中主要使用的教材。因繪本圖案色彩艷麗,故事內容符合幼兒發展心智,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對此,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文本教材,培養農村留守兒童的口語交際能力。以《一口袋的吻》繪本故事為例,該繪本故事內容講述小鼴鼠迪格因第一天不想上學,鼴鼠媽媽在它的口袋中裝了滿滿一口袋的吻,這樣小鼴鼠迪格在學校想念媽媽時,或者出現害怕、畏懼等不良情緒時,便會從口袋中拿出一個吻給予自己勇氣,緩解自己對媽媽的想念。待教師講解完繪本內容時,可以讓農村留守兒童講述自己在想媽媽或者害怕畏懼時的做法,并對幼兒的發言予以積極肯定,同時告知幼兒等媽媽回來以后,也給幼兒留一口袋的吻,這樣他就可以像小鼴鼠迪格一樣擁有勇氣與信心,使其知道自己也是被父母疼愛與呵護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