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芝
摘 要:為豐富幼兒一日生活,體現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使其在游戲活動中建構經驗,教師應注重優化對區域材料的投放。需明確材料投放目標,了解幼兒能力水平,助力孩子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同時,這也將提升區域活動的吸引力,增強孩子游戲體驗感,讓他們自主動手、相互配合、深入探究。在密切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中,激發他們的探究、實踐與學習興趣。著眼于主題背景下探析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策略。
關鍵詞:主題;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強調“應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雖然幼兒認知經驗、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等均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對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直覺行動思維,但作為獨立的個體,其興趣偏好、感知能力、實踐意識又有著較大差異?;谥黝}背景下,為使區域活動開展更具創新性與實效性,幼師需重視對游戲材料的投放,讓孩子自主選擇,使其在感知、實踐、想象、創造中發展能力,擁有良好的創造力與同伴互助意識。
一、依據主題內容,進行材料投放
《指南》中提到“應創設較為豐富的教育環境,豐富幼兒活動感受”。在元認知理論指導下,為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其積極參與區域活動,需依據不同的活動主題,進行適宜材料的投放。在一段時間后,為避免孩子產生乏味感,還需對材料內容進行更新,給幼兒更多自主實踐、應用、探索的機會。
譬如,為滿足孩子的多樣能力發展,可開辟植物角、閱讀區、體驗區及科學區。在體驗區,可結合“安全教育”主題,進行對消防用具與活動材料的投放。應結合幼兒認知發展水平,優化活動設計思路,進行低結構、可塑性強的材料投放,注重相應消防仿真設施的建設。使幼兒在實踐、參與、感知中積累安全知識,形成自我防護意識,認識不同的滅火設施??梢酝斗判?、木棍、廢舊絕緣線、飲料瓶、廢紙簍等,使幼兒了解引發火災的原因。在創設真實情境中,使其使用滅火設備,乘坐老師手工制作的“消防車”,進行“緊急救援”。突出區域活動主題,使游戲活動層次更鮮明,發展幼兒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在系列防火知識科普中,豐富材料投放內容,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并且,可讓幼兒使用牙膏與化妝品盒、膠帶、剪刀與小磁鐵,試著制作云梯消防車、手提滅火器、蓄水池等。
二、把控材料來源,促進家長參與
在主題區域活動開展中,需定期進行舊材料的更替,投放有助于幼兒自主發揮、展開實踐操作的新材料。為此,可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結合區域活動主題內容,提供多層次、安全性高、幼兒感興趣的材料。
例如,除了廢舊物品,還可以從材料的數量、外觀、結構等方面進行把控,擴充其來源。使家長參與區域活動中益智區材料的制作,在福祿貝爾教育思想影響下,將木條分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小塊,將它們穿在小棍上。當大班孩子在嘗試轉動不同的物體時,他們會發現其運動軌跡形成新的形狀,使其初步具有探究意識,在不斷嘗試中提升探究能力。
三、創新活動方式,適時介入指導
在以往區域活動開展中,教師會讓孩子結合自身喜好,展開自主選擇,讓他們在搭建區、語言區、閱讀區等進行游戲。關注游戲材料投放問題,結合不同的活動主題,做好材料的分類,并加強游戲指導。
例如,在角色扮演區,可利用光盤、麻袋、紙板、呼啦圈、丙烯顏料等,進行表演服飾的制作,并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使其化身為“設計師”“模特”,利用紙杯、報紙、線繩等對呼啦圈進行裝飾,使其變身為模特的花裙子。通過對新材料的投放,在“環保達人”主題活動中,使幼兒發揮想象,展開創意實踐。
四、體現教育功能,助力全面發展
為突出區域游戲活動主題,進行對有益活動材料的投放,還應體現其獨特的教育功能,關注孩子的個性化活動問題,以便助力他們綜合素質的和諧發展。
例如,教師可進行對投放材料的初加工,或引導幼兒相互幫扶,實現任務驅動游戲。使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將圓球泡沫球一分為二,并用膠水將其黏貼在紙板上,用透明線絲將大小不一的小球串聯起來,控制其間距。使喜愛畫畫的孩子將其裝飾為八大行星,開展“我的航天夢”主題活動,給予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使其用多種方式做出“我”心中的神舟飛船。
綜上所述,教師應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區域材料的投放。首先,應重視對低結構材料的選擇,在保證其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礎上,使幼兒進行創新創造;其次,應確保其與主題內容相呼應,增強幼兒游戲體驗感;最后,需關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有機滲透,在促進孩子自主選擇、主動探究中,使其變得勇于嘗試、勤于思考,并不斷超越自我。
參考文獻:
高秀平.基于主題背景下探析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