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明
摘 要:表演游戲主要以兒童為本、以表演為樂趣,并不要求表演的效果,但目前一些幼兒園的表演游戲存在一些誤區。在此,分析了幼兒園表演游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以兒童為本的幼兒園表演游戲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兒童為本;幼兒園;表演游戲
一、以兒童為本的表演游戲內涵
“以兒童為本”含義就是把幼兒作為一切活動的根本,這一理念的核心是要關注每一個兒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發展。就是要了解兒童的天性和需要,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全面健康成長。以兒童為本要求教師要熱愛兒童、尊重兒童,促進每個兒童全面健康成長,善于在生活中發現兒童的興趣愛好,做兒童發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二、幼兒園表演游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主導游戲,兒童缺少游戲選擇權利
在對幼兒園表演游戲的選擇過程中,教師往往直接安排好幼兒玩什么游戲、怎么玩,有一些表演游戲兒童已玩過很多次且內容比較單一,教師直接強制性地安排,兒童被動接受,這種情況會直接打消兒童玩游戲的積極性,不能充分體會游戲帶來的快樂。
(二)教師對游戲的安排指導過多,影響兒童的創造性發揮
在表演游戲過程中,教師常常會對兒童進行命令式的安排,如教師直接規定玩哪種游戲,直接分配兒童的角色和分工,忽視了兒童的自主選擇權。還有一些教師放不下教師的權威,不能與兒童平等交流,他們用成人的理性忽視了兒童的創造力。
(三)完全放縱兒童游戲,缺少恰當的管理
在表演游戲過程中是沒有固定模式、流程和任務的,這時兒童的自主空間就會更多,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完全放任學生自主游戲。例如,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游戲中,兒童都搶著扮演白雪公主、獵人、七個小矮人等角色,王后的角色沒有人扮演,因為大家都覺得王后太壞了,不想扮演王后的角色,爭執不下尋求教師的幫助,但教師讓大家自己解決,最后搶到喜歡角色的兒童就很開心地扮演起來,但扮演王后的兒童就顯得很失落,教師放任不管的行為會影響學生的相互包容、相互合作。
三、如何做到以兒童為本的幼兒園表演游戲解決對策
(一)考慮兒童興趣和需要為主,兒童自主選擇游戲類型
兒童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看待世界有獨特的視角和方法,教師應主動去探索、去了解兒童感興趣的事物、尊重兒童的想法,讓兒童自主選擇“玩什么、怎么玩”,當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游戲后,他們對游戲的目標更清晰,對游戲的過程更明確,也擁有更多參與游戲的熱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為兒童提供材料和經驗方面的支持。因此,表演游戲應以兒童的興趣為主,讓兒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畫片、繪本、故事或生活場景等進行表演,教師從旁協助讓表演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更多兒童參與到表演中來。
(二)尊重兒童自主發揮的權利,協助兒童解決表演過程中的問題
每個兒童在進行表演游戲時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都有自己想要表演的方向和欲望,他們在表演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創造靈感,表演游戲目的就是發展兒童的思考能力,讓他們在表演游戲中獲得快樂,兒童在表演游戲時可以自由發揮,不應受到常規模式的束縛,作為教師不應給兒童安排怎樣做,應充分關注兒童的自主性思維,以引導為主,通過一些啟發的方式引導兒童的創造能力發展。例如,在玩“過家家”的游戲中,很多孩子都不會當“爸爸、媽媽”,也不知道如何照顧家人、照顧孩子,如果教師只是安排好“爸爸、媽媽”應買菜做飯、拖地洗衣和工作等,就束縛了兒童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可以讓兒童回家多觀察自己的爸爸、媽媽,回到班級中共同討論爸爸、媽媽的角色有什么特點,經過討論后,孩子會將自己觀察到的不同類型的爸爸、媽媽呈現在眼前,也增加了兒童的生活體驗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表演游戲的快樂,促進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
(三)教師參與到游戲中,引導兒童解決問題
表演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發揮游戲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對兒童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要根據情況進行分析并給予幫助,適當地調整和改進游戲內容,教師在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尺度,既不能過多干預兒童游戲,又不能放任不管。例如,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游戲中,因無人選擇王后的角色而爭論不休,教師可以引導兒童采用輪流的方法扮演王后,或者自己扮演王后與兒童一起討論故事中應如何表現王后的不同心情,重點鼓勵表演王后角色的兒童大膽表演,在游戲結束后總結今天表演的情況及感受,根據大家在表演游戲中的情況進行教育引導。
參考文獻:
邵小佩,楊曉萍.對重慶市主城區幼兒園表演游戲現狀的思考[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