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勛
摘 要:小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體育教學肩負著增強學生體質、維護學生身心健康的責任。然而,傳統體育教學內容枯燥、方法守舊,學生在課堂上十分被動,并未主動參與。而體育游戲的介入能夠扭轉這一局面。通過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經驗總結法探討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路徑,結合研究結果從熱身環節、教學過程以及休息環節三個方面簡要闡述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路徑。
關鍵詞:游戲;小學;體育教學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相較于單一的動作練習以及枯燥的理論課程,具有較強娛樂性的體育游戲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實踐表明,將體育游戲滲透到小學體育教學中能夠明顯提升學生課堂積極性,在減輕教師負擔的基礎上實現教學效益的提高,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措施。然而在現在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于游戲教學存在認識模糊的問題,而且對于游戲與體育教學的結合缺乏經驗。
一、熱身環節中開展體育游戲,激發學生上課興趣
在運動之前必須熱身,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傳統體育課上的熱身以做操為主,而一味地做操難免會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而且缺乏教師的監督,學生在做操中可能會出現敷衍、應付等問題,導致熱身運動流于形式,這樣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在接下來體育課上受傷的風險。為了保證熱身環節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這個環節引入游戲,利用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每個學生真正實現熱身目標[1]。例如,小學生喜歡玩“蘿卜蹲”“大魚網”“三人四足”等游戲,教師則根據接下來所訓練的具體項目內容選擇一個適宜的游戲項目,然后組織學生一起玩游戲。由于游戲活動以團隊合作為主,所以每個學生都需要全身心參與其中,這樣就避免了部分學生在熱身運動中偷懶的問題,確保每個學生都進行了熱身,為接下來體育訓練的有序、安全進行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過程中開展體育游戲,提升學生鍛煉效果
小學體育內容以田徑項目為主,如跑步、跳高、跳遠等,這些項目內容比較枯燥,而且對學生跑、跳能力以及耐力素質、力量素質等身體素質有很高的要求,這讓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吃力,并且因此產生抵觸心理。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教師可以在訓練中適當地融入游戲活動,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2]。以跑步訓練為例,很多學生對跑步十分抵觸,無論是中長跑還是短跑,表現出來的熱情都非常低。為了喚醒學生熱情,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開展“警察抓小偷”的游戲活動,全班的女生先扮演小偷,從起點位置起跑,而全班的男生則扮演警察,在女生起跑3秒后從起點位置開始跑,一直到抓到“小偷”為止。這樣的處理讓原本枯燥的跑步訓練變成了有趣的“警察抓小偷”游戲,既鍛煉了學生身體素質,又讓他們感受到鍛煉的樂趣,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休息環節中開展體育游戲,提升學生體育素養
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所以不宜進行長時間、劇烈的運動,這不利于他們身體素質的提升,也不利于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休息,而傳統的休息以“自由活動”為主,小學生缺乏自制力,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有限,讓學生自由活動后,大多數學生除了發呆就是在聊天,從某種程度上說浪費了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休息環節利用起來,在這個環節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從而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3]。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體育知識小競賽”的游戲活動,圍繞體育發展史、比賽規則、健康常識等設計一些小問題然后讓他們搶答,可以組織個體賽也可以組織團體賽,對學生的得分進行統計,并給予得分最高的學生或小組一定的物質、精神獎勵,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參與動機。這樣的游戲活動既達到了讓學生休息的目的,又在無形中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對于提升學生體育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游戲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而且讓體育課堂教學體系得到極大的豐富。新形勢下,教師應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摒棄對游戲的錯誤認知,有意識、有策略、有計劃地將游戲引進體育課堂,以此優化熱身環節、教學環節、休息環節的教學效益,讓體育教學取得更大的成就,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群.玩中學,學中玩: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應用探究[J].田徑,2021(3):77-78.
[2]李冰冰.談如何開展體育游戲、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20(16):121.
[3]酈圣楠.寓教于樂,趣味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課堂的應用探析[J].才智,2019(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