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幼小銜接”是幼兒成長的必經時期,更是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的一個重要過渡時期,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共同配合,一起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為其順利進入小學打下基礎。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必須開展好家園共育,幫助幼兒更好地熟悉小學學習生活,不斷增強其獨立的學習生活和自我嚴格要求、自我控制的自理能力,促進幼兒順利地從一個幼兒園學習生活到另一個陌生學校的人生轉變,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幼小銜接;家園共育;教育方法
一、家園共育對幼小銜接教育的促進意義
1.實現幼小銜接的順利過渡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理念直接對后代孩子的教育產生了直接、深遠、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更好地從根本上培養孩子們在幼兒成長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品行,為今后的小學階段教育工作奠定基礎,就必然需要從幼兒園開始,建立家長與幼兒園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全面認知幼兒在家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根據幼兒的表現針對性地培養幼兒,培養幼兒獨立參與生活的意識和自理能力,讓幼兒更加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2.助力幼兒生活習性的養成
在幼小銜接的過渡階段,幼兒園可以結合小學的學習生活,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讓孩子們創造性地參加模擬小學課堂教育的時間和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家長們恰當地在孩子的家庭生活中做一些有效的活動安排和時間調整,共同為孩子們創設良好的過渡性環境,能夠促使他們更好地成長。
二、幼小銜接過程中家園共育的途徑和方法
1.通過家園共育培養幼兒正確的時空觀
幼兒的時間觀念相對較弱,處處都是教師和家長提醒,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教師和家長都給安排好了,幼兒只要快樂地玩就可以。然而,在小學卻不一樣,必須要有時間觀念。因此,教師還可在各種活動的安排上作出調整,適當地延長各種教學活動開展的時間,讓每個幼兒在自己的生理、心智上有所準備,以順利地適應我們的小學生活。
2.通過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心
在培養幼兒責任心上,教師可以把每個幼兒分別劃分組成兩個工作小組,讓其中的兩個孩子輪流各自擔任小組長,并且一定要同時讓他們牢牢地時刻記得每日幼兒所應該履行的各種社會服務責任與教育義務。教師也一定要給孩子們布置一些日常的學習生活任務,讓家長及時給予幫助并指導督促。
3.通過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
幼兒在進入小學后除了正常學習,還有家庭作業,上課不再是游戲玩樂為主,而是以學習為主。因此,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要與家長配合,督促孩子自己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現在,很多家長在幫助孩子寫字的時候,一直守在孩子跟前,并且給予幫助,有了父母和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孩子們的坐姿、寫態、握筆等姿勢也非常端正,字寫得特別規范。
4.通過家園共育增強了幼兒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幼兒進入小學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個性越來越明理,所以學生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打鬧、誤會甚至爭端。因此,老師一定要明確地告訴幼兒:“你們馬上就要去讀小學了,要繼續努力把自己的一切都做好。所以當遇到一些小朋友之間發生糾紛的時候要適當調節。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在家庭中,一些基本的勞動,家長也要放開手,讓幼兒參與家庭的一些小的勞動。
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和家長的任務十分重要,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家長要和幼兒園教師加強溝通,配合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引導幼兒學習,減輕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學習的壓力,讓幼兒以一種輕松的心態開展一段新的旅程。
參考文獻:
[1]殷秀蓮.重視家園共育做好幼小銜接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1).
[2]羅玲.幼小銜接工作中發揮家園共育作用[J].新校園,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