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清
◆摘? 要:當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學手段十分傳統,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深刻探析新課改的內涵,加強學科建設,注重以學生為本實施教學改革,多元化教學方法,從根源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全面提升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科建設;教學改革
“初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初中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在基于此進行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到當下教育理論的發展現狀,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從實際情況出發展開教學改革,進而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因而,如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活潑的初中語文課堂,已成為語文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初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強調教學設計與課程實施,注重識字、口語表達、寫作及綜合學習等眾多領域,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缺乏對教學模式的變通,以致于教學效率低下,具體而言,當下初中語文課程存在以下問題:首先,部分初中語文教師仍然還停留在對基礎字詞、語句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對文章的深層次的探究、理解,學生在文本閱讀之后不能較為正確地理解文章的本意,甚至對文章的內容存在曲解等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還沒有擺脫掉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較為片面。其次,教師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語文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對學生的核心能力缺乏深層次思考與研究,導致在教學中難以有實質性創新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最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較為系統的整合,教師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導致在語文教學活動教學中存在不符合教學要求的現象,導致學生難以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創新性思考和主動探究等活動,影響了學生對課文深度理解和認知,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語文知識汲取造成了阻礙。
二、“初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是當下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手段之一,具備多元化、可視化功能,將其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能夠豐富教學形式,讓課堂煥發出新的光彩,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讓課本中的重難點知識變得更容易讓學生汲取,最終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于其多元化功能創設情境、開展小組探究、可視化教學內容,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構建出搞笑的語文課堂。如在《漁家傲·秋思》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展示功能,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中的每一處事物,感受到作者站在壯闊的沙場前,那種“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蒼茫景象,然后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再朗讀中進行充分想象,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其體驗感。
(二)問題驅動教學,發散學生的思維
問題驅動教學同樣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通過問題設計,讓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有著重大意義。因而,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帶入到知識探索當中去,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維。比如在《貓》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然后結合文章的描寫,對三只貓的形象有初步把握,然后就文章幾處細節展開思考,比如在讀完“我們的貓忽然死在鄰居家的屋脊上”這一段后,結合文章進行思考和想象:”“為什么它會死在鄰居家的屋脊上?死前它又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這只貓,你在生命彌留之際,想要對主人說些什么?”讓學生就這幾處細節進行思考:貓帶著遺憾和不甘就死了,作為人類,應該有怎樣的反思?通過層次性、梯度性的問題設計,引發學生的深思,讓學生也能領略到貓死前那種不甘和遺憾,走進文章深處,進而深度掌握文章的內涵。
(三)注重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知識厚度的關鍵,是初中語文的核心組成,教師要深刻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采取優秀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流程,全面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過程中明確標序,然后把每一段就進行一個詳細的概括,以掌握文章的整體內容,講故事情節梳理好之后,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那些難以理解的生僻語句,并學會靈活運用。其次是以讀促進背誦,讓學生學會欣賞文章中的經典片段,讓師生之間進行一些心得交流,而摘抄一些優美的句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量,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最后,讓學生學會總結,讀一篇讀物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對文章進行總結,否則閱讀就毫無意義,并讓學生寫下一些閱讀完之后的心得體會,提升他們的思維寬度和廣度,將之作為提升寫作能力的素材。
(四)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多元化課堂模式
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從傳統的成績轉向了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課堂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課堂活動要具備一定的針對性、新穎性,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情境教學等方式來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總結
“初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核心在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綜合能力,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增強其探究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對“教”與“學”進行深度思考,及時創新教學理念,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達到全面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瑞芹.初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0(54):47-48.
[2]李志強.“初中語文教學論”學科建設及課程改革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