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川
◆摘? 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教育的內容一定要在小學生能接受的范圍之內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主要體現在情感、人際關系、心理穩定、智力發展、自控力較強以及適應能力這六個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是非常有必要進行的。本文主要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其影響的因素,又提出了解決的方法,為的是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健康良好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學前教育:現狀對策
小學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時期,也是樹立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的發育,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后,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性。
1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有很多的不利因素影響著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的來說主要是有三個大方面的影響,具體表現如下:
1.1學校教育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所以學校教育有無可替代的主導作用,也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校里的氛圍或者校園環境,還有教師的教學管理的方式方法等都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在學校中的一系列測試、考試以及與同學之間的相處關系,或是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和喜愛等,都會增加小學生的心理壓力,如不能及時地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極易造成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等不良后果。
1.1.1班級氛圍
班集體在小學階段是小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團體,班級氛圍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種凝聚力,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班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會對學生產生深刻而又持久的消極影響。
1.1.2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包括校園的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都會間接或是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的物質基礎是一個完備教育過程的必不可缺少的條件;其次,它又是對學生精神世界施加影響的手段,是培養他們觀點、信念和習慣的手段”。假設一下,如果校園中到處都是臟、亂、差的環境,學生以及教師能在這樣的環境中修身養性嗎?能夠在校園中盡情地學習和玩耍嗎?所以學校的主環境應該要盡可能地體現“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加大校園綠化面積,讓校園更加“美化”“香化”,讓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有利環境。
1.1.3教師教學方法
教師的言行舉止就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如果教師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將自己不好的情緒發泄在學生的身上,或是對學生有差別待遇,對聽話的學生非常寵愛,對“問題學生”的態度較差,甚至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問題學生”的心理狀況和自尊心,在全班學生面前嚴厲地批評或是諷刺挖苦、羞辱學生,這些都會導致學生的內心受到傷害,不能形成正確、完整的人格。
1.2家庭環境
和諧、民主的家庭關系,相敬相愛的父母,尊老愛幼的品格,良好的家庭環境能給子女搭建健康成長的平臺,使子女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熏陶,從而養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習慣。所以,一個和諧寬松的家庭氛圍,往往能夠讓兒童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之中,學會自我教育自我規范,最終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
2有效對策
2.1健康的校園環境
身為學生的第二個家,學校應該立足于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小學生發展進行思考和規劃,為小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小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得到壓力的釋放,在校園活動中陶冶情操,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心理狀況。
2.1.1良好的班級氛圍
為營造良好班級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有意義的游戲,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在合作中培養學生之間的友誼,提高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能力。這樣也能很好的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
2.1.2校園活動
為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況,學校可以組織小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抒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母親節,開展親子活動,在活動中不僅能拉近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還能讓小學生懂得母愛的偉大,從心靈感化學生;或是在教師節,組織各個班級對老師說一句“辛苦了”,向老師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謝,增加師生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學生未來學習發展和心靈發展。
2.1.3教師關愛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對學生自我個性的發展造成直接的影響。在人的成長過程中,6~12歲是孩子心智成熟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說是學生的陪伴者和指導者,所以融洽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2.2家庭氛圍的營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原生家庭的教育會給一個人的一生都打上印記,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正是如此。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的個人習慣大多是在家庭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影響。溫馨、充滿愛的家庭會讓孩子在這其中受到熏陶,那么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也是積極的、陽光的、充滿愛的、充滿了足夠的安全感;經常受到父母的贊揚、鼓勵的孩子,也會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在生活中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心理也會更加的健康。
3結語
總而言之,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額的,要想更好將此活動開展,那么學校就必須加大教育的力度,重視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如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還應該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以此來不斷的解決其心理上的問題,讓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也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白少紅.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7(06):103-104.
[2]劉秀紅.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及教育對策研究[J].好家長,2018(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