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思瑜
◆摘?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發了教師對“教”與“學”的深刻思考,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體系發生轉變,師生間的地位得以扭轉,數學課堂有效性顯著提升。“以學生發展為本”即讓學生親自經歷學習的過程,引發學生的思考,確保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逐漸養成自主思考習慣,通過“以學定教”,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小學數學教師及時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秉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關鍵詞:以學生發展為本;小學數學;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數學教師深刻意識到新課標的內涵,探析“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學理念的內涵,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主觀能動性得以增強,進而全面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改革教學模式、扭轉師生地位,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已成為數學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現狀
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強調將學生作為主體,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欲望的同時兼顧其個性化發展,且強調“學”,而非“教”。然而在當下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一個人在臺上“唱獨角戲”,課堂上,學生“沉默”“啟而不發”的現象存在,再加上教學理念陳舊,小學數學教學還停留在“你聽我講”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只是按部就班的講解重點知識和概念,剩下的就交由學生自己練習和理解,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間,其主體性難以發揮。其次,數學教師大都喜歡采用“填充式”的強行灌注方法,在課堂內占據絕對主導,更加強調“教”而非“學”,極大的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就會不愿意去思考、不會去思考的情況,最終限制其思維。因而,教師要深度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學”,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專注于探究式學習,進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引導,致力于學生“學”
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因而,教師要注重引導,而非一味進行知識的傳遞,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發散其思維。例如在“雞兔同籠”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雞和兔一共有10只,腳共有28只,那么雞和兔分別有多少只呢?”部分同學用傳統的算術方法解決,然而這一方法比較復雜,但是借助數形結合,就能讓學生在輕易理解的基礎上快速解決。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畫出12個橢圓來表示雞和兔,假設全部是雞,那么就在橢圓下面各畫上20只腳,還剩28-20=8只沒有畫,只要在其中4只上各添加2只,就得出4只兔子,6只雞。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跟隨教師的思維,自己也能經歷思考的過程。
(二)問題式教學,引發學生的思考
問題式教學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有效途徑,也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方法,能夠讓學生熱情的對教師提出問題進行深層次思考。例如在分數大小的比較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遇到一片瓜田,瓜田的主人很熱情,給了他們一個西瓜,悟空為了公平起見,提議將西瓜分成四份,一人一份,也就是1/4,八戒卻覺得自己度量大,應該要吃1/6,憨厚老實的沙僧于是給了八戒1/6,八戒吃著吃著發現不對,反而覺得少了。同學們幫八戒分析分析,八戒是吃多了還是少了呢?”有了這樣一個情境,學生們的探究欲望大增,紛紛開始討論起來,有的學生甚至開始在草稿紙上“畫”西瓜,有效投入到學習狀態當中,數學教學效率大幅度提升。
(三)“對話式”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數學教學中師生間無法有效溝通,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凸顯,因此,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通過對話和引導,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五年級下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和長方體正方體類似?提到這種和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很多學生都會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課堂中,并激發探究欲望和互動欲望,和周圍同學展開積極討論,有的學生就會說:“桌子和椅子腳等都是長方體。”教師這個時候再點點頭,對日常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大致總結,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對話,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再比如在六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的教學中,學生通常難以對位置進行精準描述,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在學生對知識體系有個完整的把握后,為增強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可以對學生提問:“同學們生活中常見的方向有哪些啊?”一些昏昏欲睡的學生立馬就來了興趣,紛紛舉手回答道:“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教師這時候再接著說:“同學們總結的很到位啊,那現在老師這里有一把尺子,同學們可以用語言對它的位置進行具體描述嗎?”學生一聽,立馬來了興趣,紛紛大聲說道:“在正前方,離我三米!”或者“在我左前方,離我五米!”通過這樣一種多媒體、教師和學生的三方協同,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激發起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和同學、教師互動交流的積極性,全身心融入到課程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以凸顯。
三、總結
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要更加突出“引導”“指導”和“輔導”,注重學生的“學”,而非“教”,通過“指導”,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推理和思考的過程,發散其思維,通過自身的作用有效掌握重難點內容,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給予指導,通過這樣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全面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羅維芳.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2020(18):157.
[2]陳樹勛.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啟迪與智慧(下),2020(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