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彭榮詩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如何在使課堂教學包含時代氣息,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教育課題之一。在傳統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長期維持在差強人意的水平。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暴露出的問題,也反映出傳統語文教學思路中的一些問題和缺陷。本文將從素材積累的角度出發,對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策略進行創新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高質量開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寫作;素材積累;實踐策略
小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先天的存在一些能力不足的問題。小學學習階段學生的基礎語言知識掌握不是很牢靠,在語言表達上容易出現一些瓶頸。此外作文寫作需要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經驗和觀點,缺乏主見的學生寫出的東西也很難符合成年人的需求。最后學生本身缺乏生活閱歷和素材積累,因此在文章寫作中有靈感枯竭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些限制,對教學策略進行適應性的調整,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科學合理的發展和提升。
一、素材積累在小學作文寫作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一)多樣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有著先天的好奇心,希望通過閱讀填補、完善自己的好奇心。但在傳統教學理念引導下,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課內教學上,偶爾的課外教學也沒有給學生提出具體的建議。導致學生實際積累的素材十分有限,好奇心得不到滿足,進而在作文表達上缺乏創意和新意。
(二)素材內容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積極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優秀的文學作品、文字能夠重塑人的個性和思考模式,使閱讀者對客觀存在的世界保持多樣思考,促使其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個性。在小學階段學生進行大量故事的品讀,也能強化對學生的德育教學,使學生更積極健康地成長。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人本教學理念未能得到充分踐行,學生對教師、對學校有焦慮和抵觸情緒,導致其閱讀興趣受到打擊,在學習和生活中心緒處于不穩定的狀態。
(三)素材積累過程提升了學生的基礎語言素養
語文知識是一門長期積累的學問,通過大量的自主閱讀是促進學生語言素養提升的重要“捷徑”。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閱讀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積極普及,例如摘錄優美句子,進行模仿、改編、評價寫作等。但實際上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主觀偏向比較嚴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素養未能得到充分培養,導致其在學習中缺乏主見,在作文寫作上缺乏能動意識。
(四)素材積累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
在作文寫作中,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十分關鍵。在傳統教學觀念中,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不需要進行更多的培養和訓練。但實際上學生的想象力仍需要建立在現實認知基礎上,缺乏對現實常識的認知,則很難發揮學生“不著邊際”的想象力。對此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幫助”,促使學生對生活現實做到多樣思考和探索,使學生的作文想象力得到更有效的培養。
二、促進學生進行作素材積累完成作文寫作的策略
(一)對素材積累進行積極宣傳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對“多讀書”的觀念進行強調。如在課堂中引述一些其它課外故事,在教室中張貼宣傳標語,設立“讀書角”設施等,使學生對課外閱讀保持持續的興趣和關注。例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宣傳語,都能潛移默化地提醒學生對課外書籍進行積極的搜索和閱讀,使自己的文學素養得到不斷發展和積累。
(二)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實際的閱讀學習路徑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教學經驗、教學研討活動等,廣泛搜集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資料和書單,鼓勵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挑選課外書籍進行閱讀,使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加開闊。此外教師要調查學校附近的書店、圖書館位置,鼓勵學生在閑暇之余多去書店、圖書館走走看看。最后教師可以提供網絡學習平臺和資料,鼓勵學生在網絡上進行閱讀資料檢索等。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更有效地開展。
(三)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科學訓練
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要減少自己的主觀傾向,將更多的閱讀內容以“格式化”的方式進行講解,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自主的思考習慣,降低對教師教學的依賴程度。例如了解一篇作品,首先可以從作者的經歷、作者的作品特點、創作意圖開始分析。隨后對其題目進行拆解分析,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段總結劃分。最后對文中的某些晦澀、精彩詞語段落進行分層解釋,就可以基本對文章大意做到充分理解。例如在教學《珍珠鳥》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對小鳥的擬人化描述,分別體現出其對自然事物的熱愛心理,對自己私人感情的細節描述,突出了小鳥的造型和特點等。
(四)定期開展課外閱讀鑒賞教學活動
在積累素材教學中,教師要設置某種“獎勵”儀式,使學生的閱讀成果得到展示,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例如鼓勵學生將自己近期的閱讀作品進行總結和介紹,使學生的閱讀素養、寫作素養得到同步訓練。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原文章進行評價、改編、續寫等創意發揮。
(五)拓展學生的創意融合寫作思維
在作文寫作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不同的虛擬人物放到不同的虛擬場景中,借此激發自己的靈感。例如《福爾摩斯的荒島求生》《魯濱遜回到現代生活后》《賣火柴的小女孩得到拯救》等,使學生以假想內容表達自己的真實思維和想法,促使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取得更“亮眼”的表現。
三、結束語
小學生正處于“荒誕不經”的發展年紀,教師在作文寫作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多樣創作素養的開發,給學生提供更大的寫作表達平臺,促進學生基礎語言素養的切實發展,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更科學有效的訓練,激勵學生在語言能力發展突破更多可能。
參考文獻
[1]王茜.積累素材,妙筆生花——淺析如何讓素材積累成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閃光點”[J].小學教學研究,2020(21).
[2]肖仕鳳.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J].南北橋,2020(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