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敏
【摘? 要】由于近些年我國不斷推行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師也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實踐性特征,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語文知識,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進一步保障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6-0148-02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Zhugou Primary School, Jiudian Town, Pingd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LI Yumin
【Abstract】Due to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s in my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have also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has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als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practical opportun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knowledge, optimiz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odels, and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language skill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further guarantees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promot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Core literacy;Teaching strategy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同時需要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進一步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概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構成內容比較豐富,主要包括語言積累與規范,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積累語言,學習字詞音形義,了解字詞之間的關系,還要通過構建言語情境,讓學生系統化地學習語文,引導學生規范性地表達語言。教師需要通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國家自豪感。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講解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有效熏陶學生的品性,促使學生認同民族文化。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終身發展來說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利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階段,學生逐漸構建學習習慣和人格思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同時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行為,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語文教學中的中華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感,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引導學生靈活利用思維方法,深入理解和分析語文教材。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幫助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深入體會文本中的情感。
三、小學語文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應試教育影響較大
應試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習慣利用模塊化的教學方式,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局限在語文知識方面,教師沒有進一步延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忽視了審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也不符合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的要求。
(二)學生缺乏生活經驗
學生主要是通過生活經驗和書本經驗獲取語文知識。生活經驗指學生在生活中通過真實的事件獲取情感體驗,這是一種直接經驗。書本經驗指的是通過知識獲取知識經驗,這是一種間接經驗。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直接經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可以清晰地認識生活中的事情,對此產生深刻的印象。書本知識可以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書本知識具有豐富性,但是學生無法穩定地記憶書本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還會逐漸忘記書本知識。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局限在書本中,缺乏生活經驗,這樣會降低學生的書本知識敏感性,因此割裂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理論,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注重美育和情趣創設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極具特色,小學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體會文章魅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這一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閱讀課文內容,深入體會文中有關荷花的描寫語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有關荷花的圖片和視頻,通過視覺沖擊效果,引導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感知,并通過語言表達方式,促使學生對內容產生獨特的理解,和文本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提問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合理的課堂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發展思維能力。例如在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一課,教師在講解課文之前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同學們看到題目,腦海中形成什么畫面?”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文章中有關駱駝的描寫有哪些?”并且要逐漸加深問題:“同學們對于文章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件是什么?”通過教師的層層提問,學生可以深入探究課文內容,更加深刻又全面地理解課文,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豐富閱讀活動
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工作占據較大的比重。 如果只是依靠課內閱讀,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讀后感,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可以在班級內部構建閱讀角,學生之間可以分享書籍,同時可以定期開展閱讀分享會,引導學生之間交流學習,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新書的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這樣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開展多元評價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組織學開展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深入體驗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教師需要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教師更多地鼓勵和肯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自己的關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課堂評價的作用,通過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看到同學的優勢,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文知識,顯著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我國新課改可持續推進,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海英.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9(11).
[2]王亞妮.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探索與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23).
[3]歐陽紅月.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
[4]葉翠敏.基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8(14).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