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暉
【摘? 要】活動不僅可以使語文閱讀課程變得更有吸引力,而且還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文章立足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活動實施的具體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在使語文閱讀因活動的開展更有意義,學生也能夠在參與活動中獲得精神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活動;學科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6-0187-02
Activities-A New Way of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Shicheng School, Xiuyu District, Putian City,China)HU Zhaohui
【Abstract】Activities can not only make Chinese reading courses more attractive, but also broaden students' cultural horizons and improve their Chinese literacy.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activity, the article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implemente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It is intended to make Chinese reading more meaningful due to the activity, and students can also gain spiritual growth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activ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ctivities; Subject literacy
活動可以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辟新路徑,它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也符合語文閱讀教學的三維目標,對于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在追趕教學進度,課堂活動總是會草草結束。這樣的課堂不僅枯燥乏味,學生的實踐、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都不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而語文教師要培育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就需要以多彩的語文活動作為支撐。心理學認為,只有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活動才能激發(fā)人的無限潛能,活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也能夠關注到每個層次的學生,對于教育全體性的實現(xiàn)也具有積極意義。
一、立足學生的心理實際,點燃學生的活動激情
內需始終是成功的基礎,沒有內在的心理驅動力,做任何事情都是被動地接受。在被動的心理狀態(tài)下,人們的參與意識不強,無法釋放自我個性,創(chuàng)新能力無法得到最大的發(fā)展。故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就要激發(fā)學生持續(xù)參與活動的欲望。目前,很多教師都關注課上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但是單單的依靠一個導入,活動也無法持續(xù)地開展下去。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激發(fā)學生對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興趣,單純地導入是不夠的。教師在開展活動的時候通常會設定導入—進行—收尾這三個階段的活動步驟,而三個步驟中,都需要學生持續(xù)地保持熱情,既然是學生主體自己的活動,教師就要保障學生全員參與這三個階段,借此來實現(xiàn)活動的目標。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以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這篇文章介紹了學生不熟悉的一種事物,也許學生很難將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這就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了情感障礙,活動的開展可以緩解這樣的尷尬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閱讀中動起來。“同學們,我們可以用老師提供的網絡設備搜集相關的資料和觀看相關的視頻,這是活動的第一步,能夠做到的老師獎勵小組成員每人一顆星。畫出小艇的構造圖,這是活動的第二步,能夠做到的老師獎勵小組成員兩顆星。講述小艇與人們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并介紹你身邊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這是活動的第三步,能夠完成的獲得五顆星。獲得八顆星的同學將由老師陪同戶外寫作一次。”這樣的激勵措施非常適合小學生,他們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起來的同時也能保證持續(xù)性。有愛才有情,有了對閱讀內容的熱愛,才能與之親切對話,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將自己的全部熱情投入進來,而且這樣的活動會關注到每一個渴望被認可的小學生,教育全體性得以保障。
二、確保學生的全員參與,指定有效的活動計劃
“未雨綢繆”這個詞指出了提前準備的重要性,任何事情在突發(fā)的狀態(tài)下都需要應急的舉措,計劃的制定非常重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安排活動,也需要有計劃,而計劃的受眾是學生,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學生的主體性必須要得以保障。教師不妨將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自己則加以引導和指導,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這樣學生就擁有了活動的主動權,就可以保障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小學生的內心世界純真而又率直,而教師就要讓他們的這種天性發(fā)揮出來,展現(xiàn)在活動中,這樣的活動又何愁沒有實效呢?
例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以活動形式展開,這篇文章是游記類的散文,而文章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產生對于自然美景的熱愛。為了激發(fā)學生關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情趣,教師可以幫助他們創(chuàng)設以此戶外活動,“同學們,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今天的活動安排時間充足,我們走出課堂,呼吸自然的空氣,感受生活的美好,這次活動是有任務的,就是要選擇一個你們喜歡地點,然后我們進行游覽,寫出游記,讓我們學會觀察自然之美。我需要大家拉幫我制定一個嚴密的計劃!”學生們興趣十足,開始進行活動前的設計,令教師意外的是,孩子計劃制定得非常好,既加入了自己的喜好,又考慮了安全等問題,這樣就能增強語文活動效果。活動的意義和價值需要學生自己感悟,設計活動計劃的時候,學生會在無形中考慮到了這一點,那么活動就會更加有意義。自己制定的計劃,學生的參與性也更強,更能展示兒童的語文情懷。
三、融合學生的生活元素,增強學生的活動實效
語文閱讀教學中,既有知識能力目標,又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主要目標。語文課堂中活動也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合學生的生活元素,用活動喚起學生參與生活的勇氣,鼓勵學生融入社會,產生社會責任意識。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活動開展大都是圍繞著文本本身進行,而真正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活動卻很少,這就將語文閱讀架在了一個高高的舞臺上,而學生只能欣賞其中的美景,卻無法指導自己的生活,這樣也就失去了活動的育人屬性。只有學生切身感悟和體會蘊藏在活動中的情感,才能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社會位置,才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思想情趣。
例如,在《故宮博物院》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展開一次語文活動,借活動培育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學習的文章是《故宮博物院》,但是我不想做過多的講解,我希望大家能將故宮這本書講給老師聽,我們借此展開一次語文閱讀活動,叫作‘我的故宮故事,我們可以搜集一切有關故宮的閱讀內容,每天都搜集一些,這次活動我們持續(xù)一周的時間,一周后我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故宮故事。”學生們對這樣的活動非常重視,還有的同學為此觀看綜藝節(jié)目——我在故宮修文物。這對于學生了解故宮,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和祖國燦爛的文化以及培養(yǎng)學生品格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生活中的語文才是真實而樸素的語文,它本就是母語,本應從我們的生活中來,回歸到我們的生活中去,這是語文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在活動安排中,教師要關注活動的生活性,讓學生能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這樣的活動才會有實效。當然,語文教師還需要拓展語文教學的文化內涵,從而抒發(fā)學生真實的活動感悟。因為課堂活動結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束,關注活動后的收獲,讓學生內化活動的屬性,這才是關鍵。由此可見,教師要給予學生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對每一次活動的內在精神產生新的感悟,從而提升自我的語文素養(yǎng)。只有使學生從活動的快樂情緒中沉淀下來,才能看到活動的深層價值。
綜上所述,活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它可以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的多個目標,諸如吸引力、語文素養(yǎng)、語文視野、語文實踐性等,活動都可以為學生帶來精神的指引。文章立足小學生的心理實際,從以活動促參與、學生主體制訂計劃、生活化活動設計以及拓展感悟活動等方面研究了語文活動的具體實施策略,意在使語文閱讀課堂因為活動而更精彩,使每個小學生都因活動而更美好,思想情趣更健康。
參考文獻:
[1]肖冰梅.小學語文有向開放之互動式課堂模式的構建和應用探究[J].新課程,2020(38).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