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岳 韓振亮
在觀摩學習優秀書法家作品時,學生對書法家人生軼事和精神品質進行解讀,不僅能增加其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也能夠讓學生對其書法作品的理解更加飽滿和生動,受到文化和精神品質的浸潤。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各學校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書法課堂教學中開展德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書法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是傳承和延伸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要實現書法教學和德育內容的有機融合,就要學會圍繞書法教學內容挖掘德育素材。此外,還可以運用一些方法技巧,以提升書法課中的德育效果。
一、在書法課中挖掘德育素材的途徑
通過對書法課中開展德育的問題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問題的本質還是教師不擅于從書法教學的內容出發、挖掘其中蘊藏的德育素材,也就不會適時地在書法教學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和滲透相應的德育內容。那么,如何在書法課中挖掘德育素材,實現書法教學和德育內容的有機融合呢?筆者根據課堂實踐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途徑。
(一)書寫技法教學
書寫相關的知識技能主要包括字體的基本筆畫、結構,書寫的基本要求,等等,反映了漢字的筆畫組成特點和方式、運筆的基本要求。書寫技法是書法教育的基礎和核心,也是書法課最重要的內容。正確、適宜的書寫技法關系著字體的美感,同時也飽含千百年來有關自我發展和與人相處的中國智慧,體現出關于做人做事的傳統美德。
比如,寫字需要有起筆和收筆的動作,也就是寫字自始至終都需要認真和用心。有很多學生在初學時,常常記得起筆而忘了收筆,以至于字面看起來有虎頭蛇尾之感。教學生學會起筆和收筆的同時,就可以提醒他們做事要有頭有尾、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再如,在寫左右結構的字時需要穿插避讓、有收有放。穿插是為了使字的結構與造型連接緊密、互不交疊,避讓則是為了避免字的左右兩部分橫畫相連而使結構顯得平庸、單調。這種技法可以保證字體的整體和諧、具有美感,同時蘊含的一個德育點是我們在社會交往中需要揚長避短,學會謙讓和合作,這樣才能與人和諧相處、順利解決問題。
(二)書法行為規范養成
書法行為規范包括執筆要領、書寫姿勢,筆墨紙硯的使用常識,讀帖、臨帖的基本要求,等等。書法行為規范是關于書法行為習慣的標準和要求,也是學習書法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吨行W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態度。在書法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要對學生的書寫態度、書寫姿勢、書寫用具的使用和保持書寫環境整潔進行指導,嚴格要求。書法行為規范看起來是對書寫者的身姿、執筆方式、文具擺放和使用等方面提出的“技術規定”,而實際上也是對書寫者心態、做事方法等方面提出的內在要求。
比如“五正”,即“心正、身正、筆正、鋒正、字正”,也就是要求寫字時身姿、執筆都要正,其實是源于對書寫者的內在要求,即心態端正、精神專注、身心統一、表里如一。再如,桌面整理的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筆架、字帖、毛筆、墨汁、毛氈要擺放有序到位,這不僅是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整理習慣,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按規矩做事,事前做好準備、事后做好總結的做事方法。還有,書寫講究“紙墨相宜”,就是要選擇相互適合的紙和墨,以達到最好的書寫呈現效果。這一點可以延伸為做事要注重配合,注意揚長避短,以爭取實現整體效果最優。
(三)書法作品欣賞練習
欣賞、鑒讀優秀的書法作品,是書法學習的重要方式。中國古代書法家通常也是文人,他們的書法作品常常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因而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傳遞著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規范和精神品質。比如北宋大書法家蘇軾的書法代表作《醉翁亭記》,學生在欣賞精妙筆法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的曠達。
此外,練習書法的內容也反映出一定的價值規范和精神品質,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比如,對于5~6歲的初學兒童,可以使用《弟子規》中的經典內容作為練字內容?!兜茏右帯肥顷P于兒童基本行為習慣、禮儀道德規范要求的傳統蒙學教材,其中的有益部分能夠教會兒童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講規矩、守誠信等傳統美德。兒童在重復練字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接受、內化這些優秀的道德品質。
(四)書法家精神品質學習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集中體現了很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神和意志品質。在悠久的書法歷史中,也流傳下來很多有關書法家的名人軼事,大多都體現了書法家的某種精神品質,也反映了書法所需要的精神和意志品質。比如,歐陽詢下馬觀碑的故事說明了練習書法需要多觀察優秀習作,要記住優秀作品怎么寫,才能豐富自己的素材,也反映出學習和做事需要多觀察、多學習借鑒優秀經驗。懷素書蕉的故事說明練習書法需要有耐心和恒心,能耐得住寂寞,功到自然成,也反映出做事情需要耐住心性,保持專注和恒心。
此外,正所謂“字如其人”,很多書法家的作品本身就能體現出其人的精神風貌和品質,比如大文豪、大書法家蘇軾的作品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自成一家,體現出不拘一格的風格和充分的自信,書法家懷素的作品圓勁有力、奔放流暢,反映出勇于表達的豪邁率性。
在觀摩學習優秀書法家作品時,學生對書法家人生軼事和精神品質進行解讀,不僅能增加其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也能夠讓學生對其書法作品的理解更加飽滿和生動,受到文化和精神品質的浸潤。
二、提升書法課中德育效果的方法
在書法課中開展有效的德育,最重要的是從書法教學內容本身出發挖掘德育素材,并將其自然融入和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此外,還有一些方法也有助于提升書法課中的德育效果。
(一)用多種內容載體和視聽手段豐富課堂形式,引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感興趣的素材,比如一個書法家的小故事、一段精彩的動畫視頻、一張精美的圖片、一段動聽的音樂都可以順利導入書法課堂,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我們一次課后訪談中,很多學生表示“喜歡老師在課上講的小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喜歡課上播放的動畫片,很有趣”??梢?,學生喜歡多樣的、靈活的課堂形式,這樣的課堂更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多種形式的運用也要緊密圍繞主題,短小精準,切中要點,不能與書法教學本身相脫節。比如,我們可以在課上播放3分鐘的《弟子規》動畫片片段,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內容,也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如果播放時間過長,就會導致留給書法教學的時間所剩無幾,也就脫離了書法課堂的主題,失去了應有的效果。
(二)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結合
書法教學可以以日常生活為主題。書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春節、端午、清明都是組織學生進行書法創作的好時機。春節寫春聯為來年祈福,這是春節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學生在書寫春聯的過程中,能夠受到濃厚的文化熏陶。而在端午節和清明節,可以寫懷念古詩表達對先人的懷念與哀思。此外,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也是讓學生進行書法實踐很好的時機。學生在書寫的同時,能夠了解傳統的時令文化,從而加深對字的理解,也有助于書寫水平的提高。
書法的課堂教學也需要做好家庭延伸,鼓勵家長參與。德育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和生活過程,家庭也是書法育人的重要場所。可以請家長和學生一起了解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請家長和學生比一比書法,并請家長監督學生的日常書寫習慣和規范。
(三)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體驗和經歷
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德育是很好的途徑。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經歷,更能產生深刻的理解和共情,從而實現水到渠成的德育效果。比如,筆者曾經組織學生開展“尋找北京的老牌匾”活動。首先學生要在網上搜集北京的老牌匾信息,然后帶領學生去琉璃廠和大柵欄步行街尋找北京的老字號牌匾,比如榮寶齋、瑞蚨祥、張一元、全聚德、同仁堂等等,讓學生了解老字號的來歷,老牌匾的書寫者、字體,以及他們的經營理念、百年老店屹立不倒的原因,讓學生在了解老牌匾書寫知識的同時,又能了解到中華傳統的商業文化和誠信經營的理念?,F場參觀考察結束后,帶領學生用集字的方法進行老牌匾創作,體驗老牌匾的書寫方法,最后請每個人給自己的書房起一個齋館號,用自己擅長的字體進行創作,作品完成后懸掛于自己的書房。這樣的活動就將傳統的文化理念融入了互動當中,自然貼切地完成德育。此外,還組織了書法義賣等主題活動。我為學生準備拍賣會,學生拿出作品進行拍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給山區的小朋友,用于購置文房四寶和書畫工具。作品拍賣成功后,鼓勵學生書寫寄語給山區的小朋友,建立和鞏固友誼。這樣的活動得到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在書法實踐中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德育。
【崔岳,中國兒童中心科研處,助理研究員;韓振亮,中國兒童中心興趣培養部,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孫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