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希坤 楊冬梅
關鍵詞:新媒體;齊齊哈爾;民間故事;傳承
中圖分類號:I27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1 — 0122 — 03
齊齊哈爾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漢、達斡爾、鄂溫克、柯爾克孜、滿、回等民族在長期融合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豐富的民間故事資源,這些故事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特征,是各民族精神文化的反映,凝結了當地百姓的人生智慧和感悟,是人們處世和行為的準則,體現了齊齊哈爾歷史發展和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是不可忽視的民間文化瑰寶。〔1〕但與其豐富的民間故事資源相比,齊齊哈爾民間故事的保存和傳播存在一定的欠缺,跟不上當代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審美的需要。為解決這一困境,使齊齊哈爾民間故事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將新媒體傳播技術與民間故事結合,無疑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從傳播學角度來講,民間故事傳播主要分為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四種類型〔2〕,四種方式交互作用,影響民間故事的傳承,也帶來許多傳播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造成傳播困境。
(一)傳播媒介單一,受眾面狹窄
民間故事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傳播媒介。“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代代傳承,其傳承本身就具有傳播的特性,因而特別需要大眾媒介的廣泛關注。”〔3〕齊齊哈爾民間故事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開展較早,解放初期,民間文學工作者隋今書已經采集相當數量的民間文學作品。上世紀八十年代,由齊齊哈爾市政府主持搜集出版的《齊齊哈爾民間文學集成(漢族卷)》《齊齊哈爾民間文學集成(少數民族卷)》《齊齊哈爾民間文學集成(歌謠、諺語卷)》問世,還有拜泉縣文化局編輯的《拜泉民間文學集成》,富裕縣孔慶山編撰的《柯爾克孜族民間故事》等,這些文集通過民間采集、口述整理、分類編輯的方式編輯成冊,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對保存和傳播民間故事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將散逸在民間的故事搜集成冊,分類保存,為學習和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將許多鮮為人知或瀕臨失傳的故事整理出版,挽救了民間文學遺產,在齊齊哈爾民間文學發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些文集沒有正式出版,其流傳面相對狹窄,并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使齊齊哈爾地區民間故事傳播受到阻滯,從傳播媒介方面限制了齊齊哈爾民間故事的傳播與輸出。
(二)民間故事傳播者數量不足
齊齊哈爾地區曾經有一批民間藝人從事民間故事的講述,現如今,老一輩民間藝人逐漸減少,或已去世,如富裕縣三家子滿語口述民間故事傳承人孟淑靜(2017年去世),或年事已高,如柯爾克孜族民間故事傳承人吳占柱(74歲)。年輕一代從業者不足,使民間故事的傳承出現一定文化斷層。傳播者數量不足,使人們對民間故事的關注度和愛好度隨之下降,民間故事已經很難再走入市民文化中心,更不會在社會引起話題熱點。
以家庭為單位的民間故事傳播如今也步履維艱。一是當代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功利化,年輕家長成為家庭教育的主力,他們致力于孩子成績的提高和才藝的發展,主動給孩子閱讀的民間故事相對較少,即使有也以公開出版的中外經典民間故事為主,較少關注齊齊哈爾本地民間故事。二是學校教育有統一的課程安排和繁重的考試壓力,一般教師不會主動向學生傳播本地民間故事,造成學校教育的缺失。由于傳播者數量不足和重視程度不夠,齊齊哈爾民間故事傳承陷入困境。
(三)快節奏生活方式影響傳播環境
過去慢節奏的生活狀態下民間故事有著廣泛的傳播環境,茶余飯后,人們聚集在庭院或街角口耳相傳,互相講述民間故事,起到娛人或教育大眾的作用。傳播者可以獲得成就感和被認可感,受眾可以獲得愉悅和教育。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更多追求物質的滿足和享受,很少有人在閑暇時間聚集傳播和聽故事,民間故事的傳播失去了原有的傳播環境,也就逐漸的淡出人們的生活。
此外,隨著現代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發展,人們有更多的資訊獲得方式,新媒體更加高效、便捷、自由且內容豐富,不會受到傳播者時間、地點和人物的限制,新媒體的發展吸引了人們的興趣,占據了人們大量的閑暇時間,民間故事的傳播環境受到了影響。
新媒體(New Media)從形態上包括電腦網絡、手機網絡、移動視頻、戶外高清視頻、互動網絡媒體終端機等,具有高效、便捷、互動、廣泛的特性,在現階段文化傳播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將齊齊哈民間故事與新媒體媒介傳播結合,是打開民間故事傳播的破局之路。
(一)民間故事數字化呈現
1.建立數字資源庫。民間故事傳播經歷了從口耳相傳到文字記載,再到音、圖、文結合的網絡數字形式,中國民間文化資源通過現代新媒體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發展。國內不少地區已經建立了數字圖書館,如國家博物館利用多媒體終端將文化遺產進行虛擬化和數字化呈現,讓觀眾更直觀的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參觀者的文化體驗,更廣泛的傳播了中國文化;國家重點項目“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傳承與開發利用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已建成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素材池,匯集包括民間故事等文化資源64.63萬件,為民間文化傳承搭建了平臺;由陜西師范大學牽頭建立的民間文化資源管理系統已完成包括近八萬件的民間故事資源的素材庫,成為功能完備、搜索方便的民間文化管理系統。這些工作為民間文化的保存、傳播和再創作奠定了基礎。
齊齊哈爾民間故事數字化建設可以仿效以上數據庫建設數字圖書館,這就需要政府或文化機構牽頭,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數字化輸入。現存的民間故事傳承者是視頻影像采集的活化石,采集者可以為民間故事講述者錄音、視頻影像采集,保存原始資料,為下一步虛擬化影像制作提供素材。同時,發動群眾廣泛采集散逸的民間故事,讓民眾在網上投稿,參與資料搜集和創作。在此背景下,既能有效的宣傳民間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本地文化,又可以搜集大量的原始資料,為下一步民間故事的保存和傳承及再創作提供基礎。
2.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實現講述者與接受者的互動。人們使用較普遍的社交平臺包括微信、騰訊QQ等,這些平臺為民眾提供聊天、交友、互動、圖文音視頻分享等服務,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公眾號也可以將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媒體內容即時分享、傳播互動。當傳播者將民間故事在網絡傳播分享之后,受眾通過評論、點贊、轉發等互動活動,在一定范圍內傳播,讀者既是故事的接受者,也是故事的傳播者,同時還是故事的再創作者,講述者和接受者都不受客觀環境的限制,使民間故事在短時間內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傳播,接受者隨時隨地可以轉發,成為新的傳播者和再創造者,使民間故事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有效掀起文化傳播熱點。
(二)民間故事可視化呈現
現代視頻技術可以讓齊齊哈爾民間故事影像化、生動化、趣味化、立體化呈現,展現出齊齊哈爾民間故事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領略機智幽默的的民間智慧,豐富中國當代民間文化寶庫。
1.創作虛擬現實化
新媒體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為VR)技術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將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場景虛擬現實化,它通過感官的模擬,讓用戶產生視覺、觸覺、聽覺的體驗。VR技術實現了讓每一個用戶通過自己的視角去感受場景或故事內容,讓人仿佛置身其中。齊齊哈爾民間故事使用VR技術可以實現這種“在場”的感覺。首先在早期故事采集過程中做到對講述人影像、聲音、表情的動態記錄,然后使用電腦模擬技術建立符合故事場景的虛擬空間,最后利用VR技術實現三維感官,營造出全新的虛擬體驗空間,提升接受者的體驗感覺。VR虛擬現實體驗可以放置在各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宮、少年宮等市民文化體驗場所,吸引更多民眾入館體驗,擴大宣傳力。
2.創作短視頻化
短視頻(又稱短片視頻)以其影像化、碎片化、精致化的形式出現,成為目前網絡最受歡迎的閱讀方式。根據CNNIC最新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3億,短視頻用戶規模達7.22億,龐大的用戶群體使短視頻成為目前民眾最歡迎的閱讀方式。
短視頻以其短小精悍的內容、全民參與的廣泛性完美契合了齊齊哈爾民間故事傳播的特點。以抖音短視頻為例,在手機APP上搜索“民間故事”關鍵詞,其短視頻數量浩如煙海,創作形式也豐富多彩,可以根據講述人的特點采用圖文配樂播音講故事,創作團隊可以采用專業演員表演故事,也可以通過動畫配音講述故事。以“凱叔講故事”為例,四年來,共播出8000多個故事,總播放量達到34億次以上,各短視頻平臺轉發量也相當可觀,就目前來看通過短視頻傳播民間故事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方式。
3.創作微電影化。微電影具有電影的基本要素,但時長較短,適合在短視頻平臺播放,滿足人們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時觀看。微電影的制作相對于短視頻需要更為專業的創作團隊和技術支撐,但其高清的影像技術和完整故事創作能讓作品具有更高水準和更廣泛影響力。〔4〕
齊齊哈爾民間故事有不少題材可以制作成微電影,其篇幅較短的可以制作成獨立的微電影,篇幅較長的可以制作成系列微電影,比如達斡爾族英雄史詩《少郎和岱夫》,制作成系列微電影在短視頻平臺播放,定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微電影通過形象和富有張力的表現形式,將民間故事的真實性、生動性、教育性、民族性與影視作品的音畫形式、審美特征結合,通過網絡媒體和移動終端播放,受眾通過各種網絡和移動設備接收觀看,定會擴大受眾面,提高齊齊哈爾民間故事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推動齊齊哈爾民間故事的傳播與保護。
(三)民間故事商業化運作
新媒體時代,文化傳播事業蓬勃發展,將文化與商業結合,利用新媒體開發文化事業的商業價值,實現文化傳承與商業利益雙贏局面,發展潛力巨大。
1.利用商場戶外LED屏幕將文化與產品宣傳結合。齊齊哈爾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城市,有豐富的地方特色商品和深廣的文化內涵。目前,大多數商場外墻都有LED宣傳屏幕,作為商品宣傳的陣地,這些屏幕播放的內容基本都是產品宣傳廣告,缺少文化內涵,地方文化信息也較少。商家要想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挖掘地方文化內容,將地方文化與產品結合才能提高商品的文化價值和關注度。如齊齊哈爾北大倉酒廠、齊齊哈爾烤肉、東北菜館等商品已經享譽全國,但消費者在消費時總感覺缺少一些文化內涵,商家可以將產品與民間故事結合,講述商品的來歷和發展,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做成民間故事短劇在LED屏幕播放,吸引觀眾駐足,既宣傳地方文化,又推銷了自己的產品。
2.利用公共交通工具移動終端宣傳。齊齊哈爾作為著名旅游城市,主打地方文化名片是鶴文化之鄉和綠色產品之都,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海內外游客參觀旅游。政府和文化部門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移動終端播放關于齊齊哈爾旅游文化的民間故事,一方面可以引起游客的旅游興趣,讓他們駐足參觀,更深刻了解齊齊哈爾旅游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動周邊旅游文化商品的銷售,以文化帶動經濟,同時對齊齊哈爾民間故事的傳播與保存起推動作用。
綜上,新媒體形式豐富新穎,民眾參與度高,傳承與保護效果較好,將齊齊哈爾民間故事與新媒體結合,可以重新煥發古老民間故事的新魅力,促進齊齊哈爾文化發展,適應新時代精神文化需求。
〔參 考 文 獻〕
〔1〕劉守華.故事學綱要(修訂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5.
〔2〕徐金龍,曾曉梅.新媒體時代民間故事的傳播困境及其對策——以重慶走馬民間故事傳播傳承為考察中心.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20,(01):143.
〔3〕穆昭陽.大眾媒介語境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04):25-28.
〔4〕劉秀梅,董洪哲.民間故事影像傳播的創新策略研究〔J〕.文化學研究2020,(01):155-161.
〔責任編輯:楊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