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小蓮
◆摘? 要:隨著新時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農村環境質量,中學生要為家鄉發展有效力量,不斷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意識。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意識培養過程,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科學的采取更加高效的教育手段,不斷加強學生綜合水平。
◆關鍵詞:中學生;環境整治意識;培養
從農村發展實際分析,有效的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必要的,教師在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過程,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效的采取完善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于環境保護的認識,從而總結更加高效的教學措施,進一步提高中學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意識培養水平。
1中學生深化領會環保的重要性
社會發展也同時形成了較多的歷史問題,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導致工業產生的廢水、廢渣對環境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中學生每天在課堂上接受理論知識,對社會中真實發生的環境破壞現象了解不多,因此教師需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直觀展示各種環保方面的惡性行為,直接觸及學生的內心,讓其意識到亟需采取環保措施。如教師可向學生播放“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等典型的環保紀錄片,真實反映馬斯河谷工業區排放的煙塵對周圍大氣環境的破壞性影響,并導致60人以上在一周內喪生。學生會驚奇的發現,環境一旦受到破壞,便會導致人類面臨更大的傷害,此時教師還需繼續強化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鼓勵其列舉身邊對環境構成污染的現象,在班級范圍內分享熟悉的案例,如農村水資源日益匱乏,工廠排放的煙塵導致大氣污染,河流臭味難聞,綠化環境遭到大面積的破壞……上述現象均會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身邊的生存環境受到的嚴重威脅,人類為了可持續發展,便需主動維護生態的平衡,教師也需通過思想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實施環保行為的積極性,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教師需培養學生形成環保的主體意識,激發其參與到環保活動的積極性,自主規范自身的行為,避免對環境造成影響。
2中學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意識培養措施
2.1積極引導中學生開展環境保護實踐活動
學??啥ㄆ诮M織學生參與到環保實踐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親自參與來建立穩定的環保意識,輔助其形成正確的觀念,提升參與環?;顒拥男判?。教師需倡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實施環保行為,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促使其從環保活動中感受到自信和成就感,從而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學生通過環保實踐活動形成了更為堅定的環保意識,并將意識滲透到日常行為中。對中學生開展環保教育不但需讓其了解到環保相關的基礎知識,同時還需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實踐機會,讓學生逐漸鍛煉形成環保所需的基本技能。這便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細致觀察學生的言行,及時對學生開展適合的環保教育,如果發現學生中存在破壞環境的現象和行為,如亂扔垃圾、踐踏草坪等,教師便需在第一時間進行制止,讓學生意識到小行為背后的大影響,并自主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檢討,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理念,并通過實際行動提升環保的實施效果。
2.2構建科學合理的環境教育課程體系
學校需側重采取各類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環保教育活動,通過娛樂的形式滲透環保理念,讓學生以輕松的狀態接受教育。學校可開展春游等活動,讓學生將垃圾進行整理和科學分類處理。又如在每年的地球日或者環保日等開展主題活動,讓整個校園產生更為濃郁的環保氛圍,學生可在這種環境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熏陶。我國實施的環保教育效果并未達到理想水平,其根本原因便是教育體系不夠完善。我國的中學始終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的教育模式,課程設置也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悖,其責任不能完全歸于學校,我國整體的教育環境對素質教育的實施也未提供理想的環境。因此我國需積極從國外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課程體系的設置模式,將環保教育融入到整體的素質教育中。學校也需將環保教育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養的內容之一,同時合理處理環保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這樣既不會對學生的升學構成影響,同時還有益于對學生的素質進行綜合培養。學校在開展環保教育期間,需倡導學生發揮主體功能,教師通過講解等形式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可通過系統的教學來讓學生深化認識環保的意義,同時形成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充分發揮主動的環保意識,提升農村地區的環保實施效果。
2.3利用第二課堂豐富課外活動,強化學生環境意識
通常教師需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開展授課活動,在實施日常教學活動的同時,還需側重為學生提供理論應用的途徑,讓學生在形成環保意識的同時提升實踐能力,產生主體責任感。第二課堂便可成為有效的教育拓展形式,能夠為學生開拓更廣泛和豐富的知識獲取渠道,因此教師可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優勢,深化促進學生形成環保理念。如開展垃圾分類教育活動時,教師便可在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對校園內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讓學生認識到不同垃圾的分類標準,并通過這種形式降低環衛工人的工作壓力,保護好地下水源和土壤等自然環境。學校中出現較多的垃圾類型便是紙張,屬于可回收垃圾。而樹葉屬于哪種垃圾類型,便需學生進行廣泛探討。教師通過為學生講解系統的分類知識,讓學生掌握垃圾分類的規律,以此實現對垃圾的科學分類處理,通過自身的努力優化身邊的自然環境。
3結束語
總之,提高農村環境質量是每個學生應盡的義務,作為中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意識,通過以上分析,從多方面對其僅效率實踐探索,旨在進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禹良.新時期背景下農村環境污染原因及環保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08):15.
[2]羅曉霖.新時期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困境與優化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07):62.
[3]李子江,張潔.學生環保社團的管理研究——評《環境意識制造》[J].環境工程,2019,37(0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