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祺 陳善平
(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4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簡稱疫情)已經進入2.0時期,在我國開始對抗疫情持久戰的情況下,學校體育當仁不讓的走在最前線。線上體育教學在疫情期間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相較于傳統體育教學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體育教學作為疫情期間學生居家隔離進行鍛煉的主戰場,線上教學給高校師生和家長帶來了便利,但是線上教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不足;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網絡環境不穩定等。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發起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此次線上教學中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此次線上體育教學的成果是之后學校體育采取線上教學的重要參考,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教師此次疫情線上教學行為的現狀和特征,探討如何發揮教師的作用,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提供參考。
研究對象為疫情期間參與線上體育課程的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師,為了更客觀的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調查對象為開展線上體育課程教學的陜西地區高校的非體育專業的普通大學生,通過大學生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反饋了解體育教師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行為的現狀及特征。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陜西地區的10所在疫情期間開展線上體育教學的高校本科一年級、二年級、專科學生800人。其中男生400人,女生400人。調查問卷采用問卷星的發放形式,回收問卷800份,剔除無效問卷109份,最后有效問卷691份,有效率86.4%。
通過李勇等人的研究發現教師教學行為分為課前、課中、課后,其分類標準基于教師的教學過程。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將課中的教學過程又分為信息操作行為、動作展示行為和師生互動行為,由此形成了教師行為的調查問卷部分。題目采用5級Likert量度,5個備選答案分別為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和“非常同意”,量表的 Cronbachs α為0.933,說明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數據分析使用SPSS統計軟件,主要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
教師教學行為除了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之外,結合線上教學和體育教學的特點,在課中部分加入了“熟練使用平臺教學”、“示范動作標準”、“糾正學生錯誤動作”,以保證每個題項的可觀測性,便于學生進行評價。通過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總體來看,六個維度的得分都大于4分,偏向最高分5分,屬于高分值得分。得分最高的“示范動作標準”(S=4.17),說明教師教學過程中可以做出準確的動作示范,受到學生的一致認可。得分最低的是“課前發放學習資料”(S=4.06),說明教師對課前工作重視不夠。
從表1選擇不同選項的學生人數和比例可以看出,六個維度中,學生選擇“比較同意”、“使用平臺熟練教學”的占51.23%,學生選擇“比較同意”、“示范動作標準”的占49.49%,學生選擇“比較同意”、“糾正學生錯誤動作”的占48.19%,學生選擇“比較同意”、“課前發放學習資料”的占49.49%,學生選擇“比較同意”、“課中進行互動”的占51.66%,學生選擇“比較同意”、“課后督促學生鍛煉”的占51.37%,表明學生對教師在教學行為的滿意度較高。這也印證了表中顯示的選擇“非常不同意”的學生不超過1%,而選擇“非常同意”的均在30%左右,表明在此次疫情背景下的線上教學工作,教師的教學受到了學生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說明線上體育教學有發展的前景,教師對于此次應急情況下的表現可圈可點。

表1 體育教師的線上教學行為描述分析
(1)體育教師線上教學行為的性別特征。
不同性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科教學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女性被認為更感性,傾向于唯美的知識傳授;男性被認為更理智和更具創造性,傾向于理工類和運動類的課程。體育教學中,教師性別是否在教師的教學行為方面存在差異?女性教師真的不適宜教授運動類課程嗎?這個問題的解決會更好地減弱性別歧視的問題。通過對不同教師性別在教學行為的差異情況做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教師性別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分析
(2)體育教師線上教學行為的年齡特征。
通過分析不同教師年齡在教學行為方面的差異,有利于學校管理者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師進行差異化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下表3,從樣本的分布情況來看,青年教師和中年教師是此次疫情線上體育教學的生力軍。不同年齡教師在熟練教學行為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在發放課前資料行為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課中互動行為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課后督促行為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比較均值后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在熟練教學行為方面,青年教師的行為明顯優于中年教師和老年教師(S=4.17>4.01>3.69);在發放課前資料行為方面,青年教師的行為明顯優于中年教師 (S=4.14>4.01);在課中互動行為方面,青年教師的行為明顯優于中年教師(S=4.17>4.03);在課后督促行為方面,青年教師行為明顯優于中年教師(S=4.16>4.04)。

表3 不同教師年齡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學生對教師的六個維度教學行為的滿意度達到了80%以上,這說明高校教師在此次線上教學的表現值得肯定。但是有研究表明教師的線上教學存在很多挑戰,比如,線上教學經驗不足;學生作業缺少質量保證;學生管理難度大;教學評價困難等。線上教學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教師在此次疫情下的認真程度是巨大的,他們也把壓力轉化成了動力,形成了現在教師教學行為受到較高評價的情況。這與夏霽的研究相類似。女性教師與男性教師在教學行為上沒有顯著性差,但是研究結果表示女性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分上略高于男性教師,女性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細心,男性教師的教學更具有調動性。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出女性教師與男性教師的教學行為偏向性,其教學行為表現出欠缺信息化教學的經驗,以及在教學課前略有不重視,線上教學應該利用互聯網的發展,利用碎片化學習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中。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出的健康教學素養的失衡現象如此突出,是值得體育教育工作者深刻省思的。研究表明,青年教師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從小就接觸互聯網,互聯網是他們日常交流溝通的主要工具,對他們來說開展線上教學相對容易。但他們在教學經驗上與骨干教師相比還有差距,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線上教學的效果,導致線上體育教學難以取得理想效果。骨干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較差,年輕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能力和經驗以及信息化教學研究能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線上體育教學對于年輕教師相對友好,而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積極性不高,遇到的很多的困難和阻礙。在信息化發展的如今,體育教學實現全面線上教學的可行性值得商榷,但體育教學必須跟上時代的進步,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教學形式。高校應積極建立體育教師信息技術現代化培訓機制,實現在信息操作能力上以新帶老,在教學經驗方面以老帶新。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大學體育公共課線上教學評價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模式等內容的評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能生搬硬套傳統的模板,而應該是一種綜合的、系統的評價體系。結合不同類型的教師,采取差異化的評價方式,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信息素養、健康素養的全面提高。
(1)體育教師的線上教學行為總體較好,但是仍需要利用好課前發放資料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共情能力,以及提升教師信息化的操作能力;
(2)教師性別在線上教學行為的表現上的差異呈縮小趨勢,男性和女性教師的線上教學行為的偏向有所不同,但是大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青年教師在適用平臺熟練教學和課后督促學生鍛煉方面明顯好于中年教師和老年教師;青年教師在課前發放學習資料和課中進行互動兩個維度上明顯好于中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