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楠
語文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從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非常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輔助手段,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加強閱讀和寫作教學,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要建立在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愿意與教師互動。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視學生的感受,上課只顧著自己教學,而讓學生與自己的關系漸漸疏遠。只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融洽,學生才更愿意在課堂上和教師進行互動,分享自己的看法與感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意愿。
其次,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多了解、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生經常進行交談,與學生成為朋友。在不斷深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全方位體現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后,加強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中,各個方面都要重視情感教學活動。教師要努力爭取學校和社會方面的支持。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摒棄應試教育下的唯成績論的錯誤思想,不斷加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師應重視教學理論的創新,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情感學習。對于部分學習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教師應該重視如何有效進行溝通交流,在肯定他們學習進步的過程中,加強調控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心理潛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構建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都在不斷進行更新與變革,因此,教師語文教學方式也應跟上改革的步伐。只有不斷地改變教學方式,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要求。雖然每個學生都有對不同事物產生興趣的觸發點,但課堂教學的創新對他們而言都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積極探索在新視野下的創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創新的手段將學生培養成為創新型人才,為其將來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探索的過程中,務必要抓住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點去進行教學創新,如此,才能使“創新教學”這一手段的效用發揮出來。
首先,為更好地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教師運用的教學方式也要有所不同,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借助課外讀物,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由于學生年紀較小,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因此教師要注意積極引導,在創新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也應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出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例如,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講述了作者年少時為了買一本《青年近衛軍》而到母親工作的地方找母親要錢,發現母親工作十分辛苦,錢掙得十分不易,卻仍然不吝嗇給自己買書,作者十分感動。在閱讀這樣一篇感人的文章時,學生都會想到自己的母親。因此在學習這篇課文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母愛的偉大。此外,教師還要給學生布置課前實踐任務,讓學生以圖片、幻燈片或者視頻拍攝的方式,記錄一件關于母親的事情,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情,能夠加強學生與文章的聯系,促使學生以更加包容、更加開放的心態看待與母親的相處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僅僅學習文章內容和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這無法滿足新課改對教育提出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這樣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不能僅局限于單純地教學文本,而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等方式擴充內容,在督促學生完成課文學習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情感和能力。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效率,也能實現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目標。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一文時,教師除了講解文章內容外,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偉大的祖國,展示各個時代的英雄們的光輝事跡,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視頻,例如《我和我的祖國》等電影,從小教育學生要擁有家國情懷,體會祖國母親的偉大。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課文內容拓展延伸,打破了學生思維的局限,促使學生將自己融入整個國家背景中,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思維面,升華文章的主題。
首先,閱讀是最常用積累好詞佳句的辦法。學生通過閱讀,接觸的語句會增多,通過記錄有意境的句子,為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做好準備。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閱讀,可設計和制作一個表格,調查學生閱讀后的情況。表格的設計內容具體為:你認為文章有趣的詞句是哪些?你覺得文章中最感人的詞句是哪些?你最想用到自己寫作中的詞句是哪些?等等。這樣,學生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閱讀還能增強體驗與感悟,積累讀到的好詞好句,并運用到自己習作中。這是促進學生習作能力與閱讀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例如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一課,由于文章描述的是鄉下景色,很多城市里的學生對其毫無概念,自然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述的自得的情境。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引導學生記錄好詞好句,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直接的感受。
其次,積累寫作素材。學生應以教材為核心積累寫作素材,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供幫助。教師可運用看圖說話的方法指導學生,針對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寫一篇文章,或者把另外的圖畫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寫作;也可以運用片段描寫方法,有些課文中有省略情節,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擴寫;還可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續寫文章的結局。學生通過練習續寫與描寫,能夠促進自身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戶外學習。比如在學習如何描寫自然景物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帶學生出門采風,讓學生用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自然,讓作文和生活互相聯系互相結合。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到新鮮的作文素材,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做一個處處留心生活、善于觀察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來積累作文素材的,作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曹埠鎮飲泉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