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產生。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解決。”建校十年來,山東省五蓮縣實驗學校(以下簡稱“蓮實”)以“為未來社會培養優秀公民,讓學生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為育人目標,堅持用“陽光文化”引領教師專業提升、學生個性成長,創新開展“四變式”陽光德育活動,以陽光之心育陽光之人,穩健行走在“順天致性”教育的深處,逐步形成了“說陽光話、辦陽光事、做陽光人”的良好教育氛圍,下活了立德樹人這盤棋,溫暖了整個蓮實校園。
一、變“傳授式”為“引領式”,用師生正能量引領學校
德育工作
建校伊始,學校就堅持實踐“陽光文化”浸潤校園的工作理念,即學校一切工作皆在陽光下運行;工作狀態如陽光般剛健,自強不息;關愛學生如陽光般溫暖,呵護心靈;學生成長模式如陽光般多彩,綜合素養得以發展;辦學成績如陽光般亮麗,教育教學碩果累累。
學校常態化開展“尋找身邊的陽光”系列活動,引領師生隨時發現身邊的陽光事例,用身邊的事影響身邊的人,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倡導教師用“隨手拍”的方式尋找“身邊的陽光”,讓身邊的好人好事感動校園,教師群里經常出現彰顯正能量的視頻、圖片,陽光事跡經常在學校媒體出現,這些教師沒有一句說教,卻用行動讓師生們真切感受到了身邊的正能量,起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
學校積極倡導師生“做一束溫暖他人的陽光”,倡導正能量的引領。在教師層面開展“陽光教師”系列評選表彰活動,舉辦頒獎典禮,設立了卓越管理團隊獎、特色發展團隊獎、教育成就獎、教育創新獎和教育魅力獎等5大系列10個單項獎;在學生層面開展“校園群星”爭創活動,設立全面發展星、文明禮儀星、尊老愛幼星、環保公益星等17個星項。這些評選活動,多維度、多途徑地對師生進行激勵,傳遞了正能量,增強優秀師生的榜樣示范作用,讓陽光溫暖校園。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引領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學生的積極參與使校園的氛圍更為美好。
二、變“被動式”為“主動式”,德育課程重在撥動學生心弦
學校開發國家基礎性課程和校本適性課程“1+1”課程體系。改變教師單一說教、學生被動接受式德育課程舊模式,深入謀劃教師德育課程浸潤、學生主動吸納式新路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要我改”為“我要改”。從“學科整合”“學時組合”“學科連堂設置”等幾個方面探索,將國家基礎課程整合為陽光初語、七彩數學、科學探究、體育健康和藝術時光五大學習領域。適性課程分為學校研發課程、教師特色課程和選課走班課程三部分,主要是挖掘培養學生的優勢潛能和個性特長,體現“張揚差異,各美其美”的教育思想。
學校研發課程主要是在學校宏觀層面,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整體教育,已開設了禮儀課程、入學課程、畢業課程、閱讀課程、實踐課程等;在教師特色課程方面,大力倡導教師根據學校、學生和自身研究專長,研發具有教師自身特色的課程,現已開設“尋根”“美麗的呼吸”“藍裙子電影”“陽光的味道”“開啟你未知的宇宙”等20余門特色課程;選課走班課程安排在每周五下午進行,實行走班制,學生打破原常態下的班級組織,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任課教師和學習內容。
通過“參與程度、合作精神、探究意識和方法、實踐與創新能力”評價維度,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是否會學。以真實、全面、深入的方式再現評價對象發展的特點,從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評價功能轉向對學生發展的關注,采取多元化、多樣化、綜合化的評價策略,讓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教育就是讓學生“順天致性”,學校開發具有蓮實特色的“1+1”課程體系,從多方面挖掘培養學生的優勢潛能和個性特長,力爭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發展的教育。
三、變“碎片式”為“融合式”,促進德育活動系列化
學校堅持將德育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以社團為依托,與學生校園生活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學校通過將德育活動主題化、體驗化、生活化、系列化的方式,為所有學生搭建個性化成長的舞臺。
學校做實做細節日、紀念日活動,培養高素養陽光學子。上半年,“三八”節開展“我的媽媽最漂亮”感恩慶祝活動;清明節開展“致敬最美逆行者 學做最美蓮實人”贊美抗疫英雄活動;“五一”勞動節,讓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六一”兒童節,舉辦“童心戰役,我在童話小鎮系心愿”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下半年,學校把9月定為精致管理月,進行隊列訓練展示,強化行為養成教育;10月是愛國教育月,舉行“聽爺爺講革命故事”活動;11月舉行田徑運動會、校園吉尼斯、校園足球聯賽;12月是評選表彰月。
扎實開展一日常規活動。學校制作了《禮行天下》學生禮儀專題片,作為新生入學必修課,給學生樹立了切實可行的禮儀標準。學校進行分層拉網式、立體式督查,確保規章制度能及時落實。學校領導巡查小組和學生會成員每天對學生進行各項常規檢查,日查周清月總結,開展流動紅旗頒發活動,及時提醒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創新設計藝體競技活動。學校每年4月、10月定期舉辦“蓮實之春”“蓮實之秋”體育運動周活動。定期舉辦“七彩陽光,金色童年”校園藝術節活動:上半年舉辦小小演奏家、校園小歌手、小小舞蹈家比賽;下半年舉辦“丹墨飄香”“我心飛揚”書畫比賽。
實踐融合假期體驗活動。學校利用假期開展實踐性體驗活動,將社會實踐、傳統節日與學生興趣有機融合。清明節踏青詩詞創作、暑期紅色基地研學等實踐體驗活動,受到家長的積極響應。
主題化、體驗化、生活化、系列化的德育活動促進了學生競技水平的提高,學校每年都有百余名學生在市級以上各類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四、變“封閉式”為“開放式”,家校共育收獲滿滿
學校集中家長優勢教育資源,全過程、全方位加強家校溝通,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新格局。
一篇題為《兩厘米的愛,給了孩子一個暖暖的世界》的美篇在學校家長群中引起了很大反響,原因是三年級(3)班家委會成員主動要求給學生調高桌椅:下午放學后,六七個家長自帶工具到學校調整桌椅,整理完后,天已經黑透了。看著家長們離去的背影,王宗蓮老師說:“雖然天氣寒冷,但這些可愛的家長們就像那冬日的暖陽,照亮了孩子們的前程,溫暖了整個校園。原來愛也是可以丈量的,兩厘米的愛,給了孩子一個暖暖的世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這件看似不起眼的關愛背后,折射的是學校多年來實施陽光德育的光芒。
為了解學生家庭狀況,關愛特殊群體學生,學校定期組織家訪活動。初中部和小學部分別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和“初冬時節溫暖家庭的約會”大家訪周活動,家訪率達100%,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認可。
為鼓勵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學校大力支持家委會組織陽光研學、公益研學活動。全校僅在2020年就有48個班級家委會組織了130余次參觀校外研學基地、外出研學旅行、幫扶留守兒童等活動。
為提升假期育人實效,學校創新設計提升綜合素養的作業,家長與孩子一起從生活、安全習慣與實踐、學習能力三方面,制訂素養提升規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強化親情交流意識,養成良好習慣,提升綜合能力。
學校通過“四變式”陽光德育的引領,一方面促進了師生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助推了學校的發展。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3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在2020年學校被山東省教育廳作為“齊魯名校”宣傳推介,辦學經驗多次在省級以上報刊宣傳推介。
勇立時代潮頭,用優秀的教育成果回饋社會,塑造一批批陽光學子,是蓮實久久不變的情懷。今后,學校將筑夢新征程,發揮好“陽光文化”的育人作用,踏歌而行,讓蓮實處處充滿陽光,蓮實師生人人充滿正能量。
【韓京時,山東省五蓮縣實驗學校校長,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丨劉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