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強


摘 要農產品品牌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是政府倡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的形象代言,是新時代發展現代農業和產業提檔升級的重要舉措。闡述發展農產品品牌的重要意義,分析了重慶市涪陵區農產品品牌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涪陵區發展農產品品牌的對策建議:加強農產品品牌宣傳引導;堅持品牌發展扶持政策;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關鍵詞 農產品品牌;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建議;重慶市涪陵區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6.026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益受到關注的背景下,大力發展農產品品牌、提升產品品質是發展生態農業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根本途徑[1]。這也是重慶市涪陵區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種有效方式。本文立足涪陵區農產品品牌發展實際,分析發展成效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涪陵區農產品品牌發展的建議。
1? 發展農產品品牌的重要意義
1.1? 有利于農業標準化生產
現階段,農產品品牌重點以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名牌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及區域公用品牌等形式體現。農產品生產主體創建此類農產品品牌均以依照國家、行業及地方有關標準制定嚴格的生產技術規程為必備條件,實施統一的質量控制體系,推進綠色生態的農業生產技術為主。從品牌建設的基本條件上看,發展農產品品牌有利于實施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
1.2? 有利于提升產品品質
農產品品牌是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市場化制度安排。只有建立農產品品牌,才能對農產品質量進行統一標識、管理和控制,促進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只有提高了農產品質量,才能使農產品品牌在市場發展中具有優勢,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2]。因此,農產品品牌建設對促進農產品品質提升、推進人民高品質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3? 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品牌農產品多數是綠色生態、安全優質、健康營養的農產品,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農產品,隨著城鎮居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理念發生了重大轉變,由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好、吃得健康[3]。因此,即使品牌農產品價格較普通農產品高,綠色生態、安全優質、健康營養的農產品仍是多數城鎮居民首選,進而形成農業企業固定的優質消費群體,有利于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2? 涪陵區農產品品牌發展現狀
2.1? “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現狀
涪陵區開始“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申報認證以來,全區“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認證取得較快發展,特別是2018年涪陵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農產品品牌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重慶名牌農產品的扶持政策。在區級政策引導和支持下,涪陵區“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認證在近三年取得飛速發展。從圖1可以看出,2018年以后,涪陵區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農產品品牌認證數量快速增長,農產品品牌認證結構逐漸由普通的無公害農產品向優質、安全、營養的綠色食品轉變。
截至目前,涪陵區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08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累計認證252個,綠色食品累計認證113個,有機食品累計認證42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累計認證1個。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農產品品牌個數約占“三品一標”認證總數的90%。2020年,涪陵區“涪陵青菜頭”被評定為“地理標志農產品”,實現了地理標志農產品“零”的突破,登記規模93 996.13 hm2,年產量302.02萬噸。據統計,目前全區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總數210個,比2016年增長了268%。
2.2? 涪陵區的重慶名牌農產品發展現狀
涪陵區的重慶名牌農產品品牌在2018年區農產品品牌扶持政策出臺后取得了較快發展,從涪陵區的重慶名牌農產品認證統計表(表1)中可以看出,近3年評定的重慶名牌農產品總數是過去6年全區發展的重慶名牌農產品總數的近三倍。涪陵區的重慶名牌農產品“涪陵白茶”多次參加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展出,先后獲得第17屆、第19屆、第20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極大地提升了“涪陵白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2.3? 其他品牌農產品發展現狀
2019年,涪陵區成功創建第19批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青菜頭)標準化生產基地,綠色食品青菜頭創建規模3.01萬公頃。截至2020年底,涪陵區申請重慶市區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商標授權農產品生產主體8家,在重慶“巴味渝珍”電商平臺展示展銷企業主體20家?!案⒘昵嗖祟^”“涪陵龍眼”先后在2019年、2020年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實現“零”的突破。在市場監管系統,創建“烏江”“涪陵榨菜”等國家馳名商標7個,注冊“涪陵黑豬”“增福土雞”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2個。在商務系統,“桂樓”“渝糧”分別被評定為“中華老字號”“重慶老字號”。在文化和旅游系統,“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涪州腌臘肉”“涪陵油醪糟傳統制作技藝”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2018年區政府出臺品牌扶持政策以來,全區92家生產主體205個產品累計獲得品牌發展扶持資金179.5萬元。涪陵區政府對農產品品牌發展的大力扶持和涪陵區農產品品牌全方位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涪陵區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了農村電商、“互聯網+農業”的快速融合,也促進了鄉村采摘等旅游產業發展。
3? 存在的問題
3.1? 品牌發展意識不強
部分地區擁有許多當地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無論從生態綠色環保的角度,還是其生產加工過程都具備了創建品牌農產品的有利條件,但受傳統觀念“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影響,沒有大力發展品牌,未得到消費者的關注[4]。具體表現為當地政府、企業、農民的生產經營理念不能與市場相融合,不能處理好銷售與市場的關系,忽略了品牌效應在農產品市場銷售中帶來的溢價作用和影響力。在農產品生產與經營活動中,沒有將品牌創建和產品經營相結合,對市場需求分析不到位,形成不了強烈的品牌發展理念和市場影響意識,導致具備品牌效應的農產品低價傾銷,間接影響了企業和農民的經濟效益。
3.2? 品牌規模整體較小
總體來看,涪陵區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登記備案數量不少,但多為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等,像重慶泰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重慶海林生豬有限公司、重慶洪麗食品有限公司等規模較大的生產經營主體屈指可數。由于生產經營主體普遍較小,即使創建了農產品品牌,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如“涪陵白茶”,在涪陵栽植規模千余畝,即使其品質優于“安吉白茶”,但由于規模小,形成不了“安吉白茶”的品牌影響力。
3.3? 品牌標識使用率低
據調查,目前市場上的涪陵區獲證農產品品牌標識使用率整體較低,不足30%。不同產業類別,品牌標識使用率差距較大。果品產業品牌標識使用率明顯高于蔬菜、水產品等其他產品類別,究其原因是果品多以包裝銷售,具備農產品品牌標識印制的承載主體,而且果品多采摘銷售,標識品牌易于宣傳展示產品特色,提升消費者的認同感,因此果品產業生產主體用標意識普遍較強;但在蔬菜和水產養殖行業,產品多不包裝且產品價值也不高,生產主體用標意識普遍較差或甚至不用標。同時,在農貿市場和大型商超缺少品牌農產品的展銷場所,農產品品牌展銷機制未建立,形成優劣一個價的局面,極大地挫傷農產品生產主體創建農產品品牌和使用品牌標識的積極性。
4? 對策建議
4.1? 加強農產品品牌宣傳引導
1)加強農產品品牌科普宣傳。讓人民群眾了解綠色食品等農產品品牌就是優質、安全、營養農產品的代言,其是經過嚴謹的產品認證程序、嚴格的證后管理和嚴厲的執法監督抽查全部合格才能取得的品牌。2)積極參加展示展銷。依托每年的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西部農交會、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大型展會,積極推介宣傳涪陵區優勢特色的農產品,讓品牌農產品走出去,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陳舊觀念。
4.2? 堅持品牌發展扶持政策
在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基礎整體較薄弱的背景下,堅持農產品品牌發展扶持政策至關重要。創建發展農產品品牌,需要農產品生產主體執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運用綠色、生態、高效的生產管控措施,勢必會提升品牌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因此堅持對創建農產品品牌的扶持政策,能為農業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利于農業企業可持續發展。
4.3? 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1)做強龍頭抓示范。重點扶持成長性高、發展前景好、帶動貧困群眾增收成效明顯的本地龍頭企業,對引進企業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不斷做強龍頭企業,積極引導發展農產品品牌,以“龍頭企業+品牌”發揮農產品品牌規模效應。2)探索信貸支農,支持農產品初加工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農業園區建設,著力培育一批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不斷做大新型經營主體。
參考文獻:
[1]? 穆俊峰,穆俊秋.中國農產品品牌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J].吉林農業,2010(8):15-16.
[2]? 常小東.關于農產品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20):172.
[3]? 謝修慶.連云港市農業品牌創建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5(9):142-144.
[4]? 袁俊.淺析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J].中國包裝科技博覽,2012(26):566.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