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 李衛軍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主要為了培養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語文綜合素養等,是初中教學課程體系內的主干科目,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對此有深刻的認知,積極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用心施教,全面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讓語文課堂贏得學生的喜愛。本文將就打造高質高效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希望給教師的教學一些有益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簡析
(一)教學過于注重卷面成績,忽視對詩詞意境的感悟
對于古詩詞,相信每一名國人的內心都會感受到由衷的自豪。優美的文字伴隨優雅的韻律,無論是朗誦還是歌唱,均會呈現出屬于華夏民族獨有的絢麗色彩。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語文的各個階段,古詩詞賞析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但對于現代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來說,古詩詞似乎等同于考試,無論課堂開展何種程度的“賞析式”教學活動,最終都會轉化為冰冷的成績數字。綜合而言,無論是廣大教師(教研人員)還是學生,均在不同程度上忽視對詩詞意境的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此處提到的“感悟”,并非將古詩詞“翻譯”成現代漢語,也并非基于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引導學生進行機械記憶;而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對特定的詞句產生“震撼”的感覺,即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勾動心緒,腦海中即會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種“明悟”,從而完成心靈層面的“升華”。但遺憾的是,目前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尚無法達到此種教學高度。
(二)古詩詞整體教學思路出現偏差,需要定向更正
對于低齡學生來說,由于缺乏人生閱歷,故古詩詞教學無法深入進行,選擇一些易于上口的詩詞,引導其背誦,既可以加深記憶,又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進而在思維視域層面,完成初始積累。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也會逐漸增多。故兒時學習古詩詞的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但遺憾的是,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依然延續低齡教學模式,很多教師過于強調“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忽視對高中生正確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教學思路長期處于偏差的狀態。因此,必須在短時間內盡快更正,否則,教學質量依然無法提升。
(三)學生普遍缺乏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死記硬背”不再適用
很多教師經常機械地向學生們傳達“古詩詞解析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但究竟有哪些具象體現,教師往往只字不提。由此導致高中生普遍缺乏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死記硬背”的模式,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古詩詞中描繪的場景,已經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在于,已經傳承千年的古詩詞,擁有獨特的時空烙印,現代人只能盡量去探析,去感悟,但終究無法再現昔日光景。因此,古人的情懷究竟為何,也許只能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強制性的要求現代學生完成“精確感悟”,在某種程度上,與歷史發展的必然進程背道而馳。因此,當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適用時,針對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必須加以調整,使之滿足時代的新需求。
二、高等中學學齡階段古詩詞教學模式的創新路徑
(一)定期開展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綜合能力
高等中學古詩詞教學模式理念的改變,必須以高等中學語文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為基礎。高等中學古詩詞教學應當定期組織語文教師進行專業能力和講授能力的提升培訓,加強語文教師與較高水平專業教師的交流和流動。并且以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授課水平為基礎,制定對高等中學教師的考核標準。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度,對教師的業務能力進行綜合性評價。從總體上提升高等中學語文教師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古詩詞課程的課程質量。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授課方式
古詩詞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當以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實踐體驗為基礎進行古詩詞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當中,應當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古詩詞創作當中來。通過分組學習的模式,讓學生主動掌握古詩詞的賞析和寫作的準確要領。教師應當從灌輸者變成實驗課程的引導者,為學生獨立進行古詩詞閱讀和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古詩詞教學
將所學到的古詩詞知識應用于學習實踐當中,是學生學習高等中學學齡階段古詩詞的最佳路徑,也是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最有效方式。在傳統的高等中學學齡階段古詩詞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由于備課壓力大,很難有時間和精力設置高等中學學齡階段古詩詞實踐活動。但是,互利網教學平臺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在互聯網教學平臺當中有諸多用于教學實踐的話題、資源和物料,教師可以充分借鑒這些內容,將這些先有的實踐活動方案進行改進。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究。
(四)古詩詞教學模式應當融入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缺乏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是高等中學語文古文教學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高等中學的語文教學普遍以考試分數,為評價學生學習古詩詞好壞的唯一標準。但是古詩詞的創作能力和賞析能力,并非僅僅通過考試就能夠全面評價出來的。單一的,以分數為核心的評價標準,不僅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全面學習,同時也會由于學生會對考試產生逆反心理而導致即失去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古詩詞考試的形式較為僵化,標準答案往往是唯一的。但是每個人對于古詩詞的理解,都有自身的特點和角度,不能用唯一的答案限定學生對古詩詞的全面理解。因此,對于古詩詞效果學習的好壞的檢驗,不應當僅僅以分數為唯一標準,而應當將學生對古詩詞的創作能力、古詩詞的閱讀量,以及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和考試分數等諸多方面做綜合評價,才能完整的評價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果。此外,教師應當以每個學生為中心,制定適合每個學生的古詩詞綜合能力提升的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趙芳.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曲鑒賞管窺[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05):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