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建忠
摘要:當前中小學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教育層面越來越廣,在美術特色教育中引入篆刻,在傳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當前美術特色教育受到實際情況的限制,存在很多的不足,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小學開展篆刻教學提出了建議,為美術特色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美術特色教育;教學;少兒篆刻
篆刻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歷史的見證和載體,融合了各種文化素養、審美觀念以及哲學觀念,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體系。學習篆刻是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依托[1]。少兒通過學習篆刻傳承傳統文化,了解篆刻文化的內涵以及藝術特點,同時培養少兒的審美觀念和文化素養,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全面的提升幼兒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合適的措施,讓幼兒理解、欣賞篆刻,同時結合一些小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篆刻的興趣,以實現教學目的。
一、提升教師的素質
在少兒篆刻教學中,教師的素質相當重要。由于篆刻獨特文化底蘊,因此篆刻教學有著獨特的體系,不能按照傳統的模式進行教育。教師不僅要具有專業的篆刻知識,能夠工整的寫作、雕刻,同時還要具備豐富的少兒心理教育知識,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少兒采用針對性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幼兒在篆刻這種特色美術教育中有所學、有所得。篆刻書法的字體種類有很多,少兒在初學時從臨寫開題開始,逐漸深入到歐體、顏體、柳體等多種書法字體,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文化素養,掌握每種字體的書寫要領,以便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刻章學習時,需要教師有豐富的動手雕刻技術和教學經驗,在教學中耐心的給學生講解,幫助學生克服雕刻過程中的難題。總之篆刻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工作,要求教師有精湛的篆刻技藝和豐富教學技巧,才能讓學生理會到篆刻的技術要領以及文化素養。
二、結合書法篆刻,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篆刻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綜合性很強的獨特藝術。細分來說篆刻屬于國畫的一種,一幅完整國畫作品不僅有畫,還有題詞以及落款,通過這些體現出作者的藝術價值觀念。在傳統國畫創作中非常講究意境,因此篆刻也是要圍繞意境進行。在學習中教師可以先從一些傳統文化開始,讓學生欣賞國畫,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蘊,對國畫的構圖以及用色進行了解,掌握一些繪畫的技巧。篆刻作為一門綜合行動藝術,篆刻特色教學是美術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其中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包括書法、構圖、圖案設計、文字設計、雕刻等美術知識,和版畫、圖片的制作有一定的類似之處[2]。篆刻涉及到古漢字的演變歷史,因此篆刻特色教學要結合美術、文學、歷史等學科,讓學生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從而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傳統文化,介紹相關的傳統技藝。要想學好篆刻,傳統國畫功底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感悟其內在底蘊,進而加深對篆刻藝術的理解。但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幼兒由于年齡有限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限,因此需要教師深入淺出,合理拓展,把握好篆刻教學的內容。
三、結合篆刻欣賞,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少兒剛接觸篆刻時由于缺少必要的基礎,如果一開始就長篇大論的講解,很可能會造成厭學情緒,同時篆刻很考驗動手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經驗,重視基礎練習。基礎練習是在對篆刻進行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要引導學生對一些篆刻作品進行欣賞,對其風格、技巧等特征進行分析。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篆刻的基礎技能,如何臨摹組作品、如何構圖、如何進行裝作,以及對篆刻中用刀、下刀等動作手法的應用,讓學生通過練習逐漸掌握基礎的技能。少兒在學習篆刻的初期,對結構安排、用刀等技巧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因此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讓學生逐漸領悟筆畫、用刀的感受。
在學習過程中,無論少兒從那種字體入手,經歷的時間都比較短,臨帖最主要的目的是掌握用筆的技巧,在選擇字體時,多尊重少兒的意見,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引導少兒走向正確的篆刻學習之路。少兒在學習過程中要樹立認真嚴謹的思想,并一直堅持。教師用簡單的語言,向學生說明技巧手法,讓學生學會結構的安排和運刀,引導學生進行基本功練習,通過反復的練習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提升基礎技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欣賞,通過不同的形式欣賞不同種類、特征以及不同藝術風格的篆刻作品[3]。教師選取講點作品,對其風格、特征、技巧以及藝術手法進行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內化內涵。作品鑒賞是美術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對傳統篆刻作品的鑒賞,讓學生學習篆刻技巧,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從小了解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并發揚光大。我國的古典傳統文化內容相當豐富,教師在課堂中可以不僅局限于篆刻作品,還可以拓展到文字學、詩文等,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師向學生介紹傳統國畫,從國畫的構圖、筆畫走向延伸到篆刻的結構以及筆畫的運用以及運刀等技術,總之在少兒篆刻教育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來。
四、結合游戲教學,提升篆刻學習的趣味性
篆刻學習相對比較傳統,為了激發少兒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游戲教學,將游戲教學和篆刻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前要對游戲進行設計,做好游戲準備;在開展游戲教學時要向學生介紹游戲的玩法,讓學生參與到和篆刻相關的游戲;同時在游戲進行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利用刻刀在木板上刻畫線條,讓后對線條進行觀察,觀察線條的形狀以及在木板的位置,讓學生對線條進行描述。然后讓學生沿著線條進行雕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同學之間對雕刻的產品進行交流。總之在該過程讓學生自由發揮,充分發揮想象力,最后對比成品和篆刻的異同,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篆刻學習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少兒篆刻教育中首先要求教師擁有專業的篆刻技巧和少兒教學心理知識,在教學中讓學生對篆刻文化知識進行鑒賞,篆刻的文化內涵以及相關技巧的運用,提升少兒的篆刻基本功以及文化鑒賞能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游戲教學,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基本功練習,不斷提升學生篆刻技巧,從而實現特色美術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浩.基于染纈藝術的基礎教育美術特色教學研究[J].大觀,2020,(1):143-144.
[2]齊龍騰,薄偉.小學美術傳統藝術教學表現形式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0(Z1):102-106.
[3]林梅芳.基于傳統傳承的少兒篆刻教學研究[J].未來英才,2017,(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