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各項教育工作中,也滲透在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起著積極的作用。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德育教育有機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全面提升,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語文學習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本文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方法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德育教育;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8-036-02
【本文著錄格式】石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路徑[J].課外語文,2021,20(18):36-37.
在初中語文閱讀課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思維創作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在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材要滲透德育教育,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部編版的語文教材很好地落實了新課改的要求,它的內容豐富,蘊含諸多德育知識。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圍繞著初中語文閱讀教育,老師需要立足于課堂實際,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傳遞給學生,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將語文閱讀學習中的德育教育和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有更深刻感知,實現學生發展。
一、基于實際,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隨著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為了幫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就需要老師們立足于課堂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地滲透德育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經過新課改,在初中當前的語文教材中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內容,這些內容融合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例如在初中語文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會學到《阿長與〈山海經〉》。在這一單元,主要是對小人物的故事展開了描述,這些小人物雖然平凡,但是他們身上又閃現著獨特的閃光點,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在《阿長與〈山海經〉》中,詳細描繪了這樣一個女工,介紹了她名字的由來,她的一些主要事情。在文章中也表達了長媽媽不好的習慣,例如有迂腐的習俗,睡覺姿勢不雅,還踩死了作者最愛的隱鼠。這些都讓作者對她非常不滿,不喜歡。那么在這種情感和后續敬意情感的互相融合之下,最終文章所表現出來的情感究竟是怎樣的呢?在這樣一篇文章中,借助作者細膩的描寫,這個人物的形象仿佛展現在了學生和老師的眼前,老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借助于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開頭當學生了解到阿長踩死了作者最愛的隱鼠,這使學生對這個人物有怎樣的感情?那一定是厭惡的,因為老師在給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沒有聯系到整體,只是針對文章內容展開講解,學生就會認為這個人真的好壞,她竟然踩死了作者最愛的隱鼠,這些不僅在文章中引發了作者的不滿,而且也能夠和學生引起共鳴,引起學生的不滿,緊接著隨著文章內容的逐漸推進,阿長這個人物的形象會不斷地豐滿,學生會發現她非常的善良,那么這時老師就可以引入德育教育。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遇到各種事情,對一個人下定論,評判他人的時候,不能僅通過一件事的好惡去評價一個人,這樣往往都是片面的,只有全面了解了這個人,才能夠去認識一個人。這樣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理念。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借助于教材的實際情況,在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的材料,幫助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例如學生對于自己的父母看法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非常嚴厲,周末不讓自己出去玩,讓自己學習,但是他們又會發現,在自己生病的時候,在自己日常在家都是爸爸媽媽照顧自己。聯系到了自己的實際情況之后,學生就會正確地看待父母讓自己學習這件事情,并且能夠利用有效的途徑和家長展開溝通和交流。
二、創新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感受德育內容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就需要與時俱進,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內容。聯系時代特點,突破傳統教學的弊端。當前語文老師需要創新德育教育方式,利用新型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受德育教育的內容,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七年級語文選了宗璞的一篇散文《紫藤蘿瀑布》,在這篇文章中,宗璞通過對紫藤蘿花盛開的描述以及回憶過去的遭遇,告訴學生要對美好的生活堅定信念,一時的不幸不足以讓人畏懼的道理。要始終對生命的美好保持堅定的信念。這樣借助紫藤蘿讓學生進行理解,對初中學生而言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為了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理解,幫助學生全面成長,這時就需要利用到現代化的教學方式。
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借助圖片、視頻等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舒緩的音樂中欣賞美麗的紫藤蘿花,從而更好地感受文章中作者所描繪出來的感情色彩。除了這篇借景抒情的文章以外,初中的學生在七年級上冊語文的學習中也接觸到了很多抒情的文章,例如《濟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這兩篇文章中表面是在寫景物,但是每一句景物中都飽含著作者對自然的熱愛。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老師就可以利用營造氛圍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先通過紫藤蘿瀑布,學生能夠樹立一種堅定的理想信念,意識到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遭遇挫折打擊是很正常的事情,學生需要利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這樣的事情。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經得起失敗,才能夠迎來成功。同時再通過幾位作者對紫藤蘿的描繪,對濟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的描繪,能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麗,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美育和德育兩者其實是相互結合的,學生能夠感受美,才能夠對生命熱愛,對生活熱愛,實現自身不斷發展。德育教育中包含的內容有很多,但德育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愛,只有學生對世界充滿愛才能夠將愛傳遞給他人,和他人友好地相處。通過在語文閱讀中對借景抒情的文章了解,學生就能夠樹立對生活對自然界的熱愛,從而把這種熱愛影響到更多的人,讓德育教育和初中的語文閱讀學習實現有機融合。
三、立足生活,生活和教學有機聯系
語文閱讀大多數材料都是作者結合生活實際的感受,從生活中得出的感悟所描繪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感受德育教育的重要含義,就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讓生活和教學有機聯系,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學以致用的同時,深刻地感受到德育教育。例如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有朱自清所寫的《背影》一文,朱自清用父親并不高大的身影感動了所有人,因此在該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著手。在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微不至的,那么父母對學生的愛是如此的無私,學生又要如何來回報自己的父母呢?老師在讓學生聯系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深刻的感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德育教育,然后老師再通過進一步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實現自身全面發展。借助于朱自清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學生可以描寫生活中的一些人,例如生活中有老師給學生傳遞知識,生活中有同伴幫助同學解決問題,生活中有那么多可愛善良的人幫助著學生。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正值他們價值觀形成個性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他能夠感受到生活中人們給予他的關愛,并且用自己的角度把這種愛敘述出來,這就是德育教育開展的積極效果。
四、結束語
總結全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教學的不斷提高都有重要的意義。結合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基于實際,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實現德育教育,利用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內容。最后立足于實際生活,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文閱讀和生活實際上是有機聯系的,老師有效地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情感受的教育,實現學生更好地發展,推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魏永斌.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20(3).
[2]蔡仲平.傳道育人“情”為徑,春風化雨“潤”心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華少年,2020(6).
[3]沙麗衛.讀書留痕,閱讀入心——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德育的滲透思考[J].學苑教育,2019(10).
[4]謝金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9(23).
[5]華杉杉.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怎樣通過閱讀滲透德育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3).
作者簡介:石艷,女,1979年生,江蘇宿遷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