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芳莉

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60,行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和觀察組(n=60,在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基礎上行胺碘酮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P<0.05)。結論: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胺碘酮
臨床急診危重癥可分為多種,比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這類疾病均可能誘發快速心律失常,繼而導致心臟正常運作規律被打破,導致心臟血液難以泵出,最終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1]。本研究探究了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女例數分別為33例、27例;年齡32~77歲,平均年齡(50.79±5.63)歲。觀察組男、女例數分別為32例、28例;年齡33~70歲,平均年齡(50.29±5.58)歲。兩組患者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包括硝酸酯類、洋地黃類以及利尿劑治療,同時給予心電監護、吸氧等,促使患者心排量增加,減輕患者心臟負荷。觀察組在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基礎上行胺碘酮治療:胺碘酮口服,第1周0.2 g/次,3次/d;第2周,0.2 g/次,2次/d;第3~12周,0.2 g/次,1次/d。治療過程中,結合患者的心率變化對藥物用量予以調整,若患者出現緩慢性心律失常時,則停止用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心功能分級改善>2級,室性早搏較治療前減少>60%;有效:患者心功能分級改善≥1級,室性早搏較治療前減少40%~60%,臨床癥狀顯著減輕;無效:患者心功能分級未發生變化,室性早搏較治療前減少<40%,或臨床癥狀存在加重的情況。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分析和處理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t和(±s)分別用于檢驗、表示計量資料,卡方和%分別用于檢驗、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1。
3討論
在臨床上,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屬于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情發展較快,且難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極易并發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持續性心律失常,繼而導致患者死亡。心力衰竭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心臟的收縮功能和(或)舒張功能減退,繼而導致心臟泵血減少引起的以氣促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現象。當心力衰竭患者并發心律失常,以全身惡性循環、心力衰竭以及血流動力學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患者在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后易導致出現心臟負性肌力作用,加大治療難度,對患者的預后產生嚴重影響。
胺碘酮屬于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顯著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并延長不應期與復級時間,消除折返激動,改善室性心律失常。與此同時,胺碘酮具備突出的非競爭性腎上腺素受體阻滯效應,可在抑制鈣、鉀、納等通道的同時,抑制心肌、心房傳導纖維內鈣離子內流情況,減緩了傳導速度,降低了竇房結自律性,實現了良好的抗心律失常效果。此外,胺碘酮能夠調節缺血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繼而對細胞功能、細胞膜以及細胞器結構產生保護作用,顯著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P<0.05),可見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馬煒.胺碘酮聯合厄貝沙坦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對心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3):4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