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對高校教師開展廉潔教育路徑的實效性研究,探索和開發新媒體的輔助功能,可以有效推進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開展。本文針對目前開展高校教師廉潔教育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構建新媒體環境下的廉潔教育模式,確保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實效性,有效推進高校教師廉潔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化。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教師;廉潔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1)07-0030-03
2014年教育部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高校教師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才和國家的未來,也影響著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但近年來,高校教師在廉潔方面的負面消息持續不斷,成為社會關注和討論的熱點話題。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高高校教師廉潔教育時效,探索和開發新媒體的輔助功能,提升高校教師廉潔意識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重要性
(一) 新時代對高校教師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指出,廣大高校教師要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因此,高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高校教師自身的廉潔觀,會塑造學生的廉潔觀,進而影響整個時代的風氣。同時,“高校教師自身是否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正確的廉潔觀念,直接影響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和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1]。為此,國家教育部在2018年11月專門制定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文件中明確規定和要求高校教師要堅守廉潔準則,不能利用學生或者學生家長為自己謀取個人利益,要堅守清廉從教的底線;同時也要求教師應當恪守學術規范,堅守學術道德,反對一切形式的學術不端行為。這是新時代對廣大高校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 新時代對高校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出發,著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并且發表了一系列關于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如何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因此,各高校加強高校教師廉潔教育,幫助教職工樹立正確的廉潔觀,廉潔從教成為新時代高校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開展教師廉潔教育成為新時代的必然要求,可以說“高校教師的廉潔教育關系到高校穩定發展和校園良好政治生態的形成,也事關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2]。同時,教育部也進一步要求各高校結合各自實際情況落實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這是新時代對廣大高校維護教師職業形象,提振師道尊嚴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當前高校廉潔教育存在的不足
就當下整個高校教師的廉潔情況來說,絕大多數高校教師能夠有知有畏、守職敬業、教書育人、改革創新、服務社會,也能夠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忘教育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量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普遍尊重。但是,也有個別教師突破師德師風底線,忘記為師者的擔當和責任,成為了高校教師中的“害群之馬”。而廉潔教育問題存在重大風險的重點領域包括:一是基建方面,主要是高校在工程招投標、工程承接、工程款決算和支付領域;二是大宗物資采購方面,主要可能存在招投標圍標問題,向相關利益方泄露標底的問題;三是財務方面,少數人員私設小金庫、 吃拿回扣的問題依然未能完全杜絕;四是招生方面,存在著違規招生、私相授受的問題;五是學生管理方面,輔導員在獎助學金評定、班費管理、入黨評優等方面存在廉潔風險;六是教學管理方面,課程教師在考試成績評定,特別是補考或重修方面往往容易出現問題,還有就是易發生學術不端行為。
部分高校對教師廉潔教育問題沒有足夠重視,狀況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育點不深。很多高校多是以通知要求、警示教育、廉潔報告講座等形式開展活動,往往浮于表面,缺乏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創新,缺少專門針對教師廉潔教育的深度,對教師影響難以入腦入心;二是教育線不精。一般高校的黨口部門、紀檢監察部門都會組織相關廉潔教育活動,各自為戰的分散教育力量往往使得教育效果打折;三是教育面不寬。不少高校將廉潔教育納入工作計劃并開展了不少活動,但是總體來說教育活動主要是針對學校中高層干部和全體黨員,而對新進教師和非黨員教師缺少針對性的教育。
究其原因,主要是廉潔教育的弱化,高校對廉潔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校對教師廉潔教育往往局限于開會強調,效果當然差強人意,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有的高校教師覺得反腐是一種社會現象,覺得高校是教育的天堂,應該屬于清水衙門,并沒有特別關注高校內部腐敗現象,不理解,也不支持配合廉潔教育,有的可能還有抵觸心理”[3]。但是高校教師的師德,影響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未來,要引起各高校足夠的重視。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無論在時效性和覆蓋面上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當然也正是因為新媒體在傳播速度和廣度上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勢必也會給高校教師廉潔教育帶來一定程度的挑戰。
(一)打破舊壁壘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打破了時空限制和壁壘,信息發布者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向特定的人群發送特定的信息內容。目前,新媒體終端的電腦和智能手機等在高校教師中基本普及,他們已習慣用新媒體來辦公、教學、學習和了解各種外來信息。因此,運用新媒體平臺是高校進行廉潔教育工作的趨勢之一,面對新媒體的蓬勃發展,高校廉潔教育應適應新媒體環境,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提高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水平。
(二)占領新高地
新媒體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同時也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有關高校教師廉潔的負面信息一旦出現,就會迅速擴散。因此,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師的廉潔教育,一方面,可以迅速把信息反饋給廣大高校教師作為警示;另一方面,可以及時使高校教師獲得權威的、最新的信息,有效減少傳播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讓高校教師自覺屏蔽負面信息,避免負面信息不斷發酵,有效抵御負面信息干擾,牢牢把握主動權和話語權,占領廉潔教育的信息高地。
(三)建立新隊伍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需要有一批專業的隊伍利用新媒體來推廣廉潔文化,達到廉潔教育的目的。目前盡管大多數開展廉潔教育的人員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素養,但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卻不足,新媒體使用和維護的應用能力相對欠缺,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時代的需要。這就需要加強廉潔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并且不斷加強高校對廉潔教育軟硬件的投入,這也是很多高校廉潔教育的一個痛點和難點。
三、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廉潔教育的舉措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新媒體的運用不夠,新媒體未能充分融入廉潔教育工作。因此,在高校廉潔教育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加快“新媒體+廉潔教育”的探索,積極創新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工作模式。
(一)建立“新媒體+廉潔教育”學習平臺
高校要積極整合新媒體資源,建立“新媒體+廉潔教育”平臺,拓展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新渠道和陣地。一是,建立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網站。各高校可以通過利用各種素材和資源建立專門的廉潔教育網站,對廉潔思想進行宣講,通過正反面典型案例等內容,把網站打造成為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以達到廉潔教育的先進性和時效性;二是,建立廉潔教育微信公眾號,推送教師撰寫的廉潔文章、心得體會、圖片、視頻等作品,并且進行不定期的投票,選出最佳作品并給予相應獎勵,保持教師的積極性和活躍性;三是,建立廉潔教育網絡培訓平臺,針對不同的人員進行專題培訓,完成一定時段的培訓要求,使高校教師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自主在線學習,最大程度為高校教師參加廉潔教育提供便利條件,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提高高校教師拒腐防變的心理防線,強化高校教師的底線意識。
(二)豐富廉潔教育內容和方式
新媒體為高校廉潔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平臺和陣地,以此豐富了廉潔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為高校教師的廉潔教育提供現代化教育手段。一是可以通過積分制的方式,通過廉潔平臺的學習,獲取相應積分,達到一定積分可以換取與廉潔文化相關的物質獎勵;二是通過網絡直播或錄播的方式,邀請專家學者、紀檢干部針對高校不同部門和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全方位教育;三是高校建立一支既精通廉潔教育理論又熟悉新媒體技術的教師,結合新媒體的趨勢和廉潔教育的需要,創新方式方法,提高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效率。
(三)加強信息獲取和共享渠道
加強信息獲取和共享渠道為高校廉政建設提供決策參考。一是通過網上投票、電子問卷調查、查閱點擊率等形式,及時了解和發現高校教師廉潔教育中的關注點和盲點,在了解廉潔教育成效的同時,為高校教師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二是形成相應的廉政教育報告,為完善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工作要求,明確各部門溝通和協調機制,推動形成在高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各相關部門協調共進,為廉潔教育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三是提高高校教師的媒介素養,以增強對黨關于廉潔和反腐敗問題的理解能力,促進高校教師對于新媒體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教師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作為一種社會認可度高、有著巨大示范作用的職業類型,廣大教師更是要做到言傳身教、修身立德”[4]。高校只有不斷加強廉潔建設,從完善制度、健全機制等外部推動,防微杜漸,同時不斷加強高校教師的廉潔教育,結合新媒體環境的時代特點,使教師真正提高個人修養,激發教師廉潔從教的內在動力,就一定能形成風清氣正的教書育人氛圍。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對高校教師進行廉潔教育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已然成為新時代的必然趨勢和要求。有條件的高校應當積極發掘、利用、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努力探索符合高校自身實際情況的廉潔教育途徑和模式,有效推進高校廉潔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化。
參考文獻:
[1] 巢陳思,李菲.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教師廉潔教育模式探析[J].沈陽干部學刊,2018(6):53.
[2] 巢陳思,丁頌.為高校教師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新時代推進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路徑選擇[J].人民論壇,2019(10):104.
[3] 嵇煒,陳海群,趙會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青年教師廉潔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10):18.
[4] 郭巖.高校青年教師廉潔教育路徑研究[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1):47.
[責任編輯:楊楚珺]
收稿日期:2020-09-23
基金項目:桂林航天工業學院2020年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項目:“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廉潔教育研究與實踐”(DC2005)。
作者簡介:熊志靈,男,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華僑華人史和中國少數民族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