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鼎
摘 要: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對于高中生開展古詩詞教學有著不凡的意義。文章通過目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具體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教學改善策略和教學方法,以期高中生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可以最大化幫助學生核心語文素養的提高,推動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
一、 引言
古詩詞是中國特有的文化,代表的是古時詩人的意識、情趣、文學素養和個人品性,其中保留著古時人們對于生命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文化發展的長河中,以非常強健的文化影響力久久傳承。但是古詩詞流傳到了現代,卻在現有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學問題。這些問題與古詩詞所代表的中心思想相違背,同時對于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培養也是有害的。因此,對于高中語文教學里古典詩詞的教學探索,教師必須遵守將古詩詞的魅力發揮到最大,引導學生產生對語文古詩詞文化的興趣,將古詩詞中平仄聲韻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以此督促學生有能力開展更有層次的學習、探究。
二、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文章通過對當下高中語文課堂中古詩詞的教學進行觀察,分析得出現有的高中古詩詞教學存在如下幾點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目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通過新課標改革后,結合以往的教學目標要求,從多個方面助益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而在現有的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對于古詩詞教學的目標,就僅僅是讓學生從對古詩詞進行理解的角度,通過對全文的理解,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一般可能要花費不少的精力逐個對古詩詞進行釋義,接著對古詩詞所要體現的關鍵情感進行闡述,并且結合詩人當時所在的背景,表達詩人當時的想法。但是這樣的古詩詞教學往往卻忽視了學生對于該詩文的理解,限制了古詩詞文化的傳承。
(二)教學重點過于盲目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對于古詩詞教學的目標設立過于盲目,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重點都是對詞句的理解和翻譯上面,或者對文章主旨的思想表達上。但是怎樣對詩詞進行二度升華,怎么樣通過詩詞實現學生思考能力的塑造,詩詞審美的再創造,從而達到文化的傳承,這些都是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的盲區,根本無法做到文化的傳承,因此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重點一直都存在誤區,需要重新對古詩詞的教學目標進行規劃。
(三)教學方法不恰當
古詩詞歷經千年的演變和傳承,時至今日,和現在的表達方式或者意思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目前學生光讀古詩詞對于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大部分都是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只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詞中的含義,這的確是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一個好方法,但是因為現在的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大部分教師“身兼數職”,有可能在擔任主課教師的同時,還是一位班主任,這就導致教師的時間被無限的壓縮,沒有時間去耐心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因此很多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會將翻譯后的語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也被動式地接受譯文的灌輸,從而導致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對于古詩詞的看法和見解。教師缺乏有效的方法教學,學生對于生澀的古詩文采用死記硬背的形式,從而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存在畏懼心理,不熱衷于學習古詩詞。
(四)教學過程過于模式化
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大部分都會采用歷史背景講解加上對古詩詞文獻、字句進行翻譯,最后結合作者以及當時的創作背景,給出作者的中心思想與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對于生僻字加以摘錄和記錄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都非常的單一,并且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思維固化,導致教師無法及時轉變教學方式,這從一定角度上也影響著語文古詩詞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的朝代對應不同的古詩詞的特點,古詩詞的內容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且根據備課教學內容對教學課件進行設計,并制定特色化的教學方案,讓古詩詞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古詩詞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 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策略
(一)教師要逐漸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1. 教師要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古詩詞教學對于語文教師來說非常考驗綜合語文能力,要形成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理念,高中語文教師要準確認識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和導向作用,圍繞在學科核心素養這一理念下,開展古詩詞教學,并且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完成古詩詞教學中對于學生古詩詞核心素養的積累,增強學生多角度應用古詩詞的水平,助力學生古詩詞關鍵素養的提高。
2. 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
古詩詞是流傳悠久的文化瑰寶,不像現代的白話文課本教材,通俗易懂,更多的是要學會古人對于事物表達的言簡意賅。因此,語文教師上古詩詞鑒賞課時,一方面需熟識教材,熟悉經典名著,更多了解文獻資料,還需要了解更多古時候的文化、宗教藝術等方面的書籍,古詩詞教學是將上述文化內化于心的大成,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用其他文學書籍進行佐證,有助于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會在很大程度助益古詩詞的教學。
(二)形成學生的關鍵語文素養
1. 了解古詩詞的語言構建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華的提煉,全文詩詞言語凝練,簡短的言語但又十分優美,對于語言的積累及凝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詩文的朗誦,有助于學生了解詩人當時的心境,能夠更有利于學生了解詩詞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比如,李商隱《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對于“可待”這個詞的理解以及“可”否定意思的把握,但是這個詞卻又是全詩的精華所在,該詞有肯定但實為否定的意思,通過此字恰恰表現出作者的回憶難再現的傷感,引發讀者對其展開惻隱之心。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通過對古詩詞語言的揣摩,能夠幫助學生語言體系的構建。
2. 探究詩詞意境,對詩詞展開擴散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