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制度? 特征? 優化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保障國家穩定運行的基礎性單位,在國家體制日益完善的今天,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優化也成了助力社會發展的必要工作,為了獲得更好的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優化效果,內部控制制度開始被應用于行政事業單位日常運行中,完善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體系構成,也提高了行政事業單位運行的效率。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制度的優化就成為當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內容及價值
(一)內部控制的內容
歷史上最早有關內部控制的記錄出現在1972年,它之所以被稱為“內部控制”,就是因為這一工作作用的主體是單位內部各部門、人員,隨著內部控制工作的發展,人們對這一工作的定義也愈發更新,截至目前,研究領域對內部控制的解釋可歸納為“是單位為獲得更高經營效率、達成既定目標而設計、制定并實施的各種制度”,也是一種能通過優化單位內部結構而幫助單位可持續發展的工作。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價值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社會體系建設中比較特殊的組成,這些單位大都肩負著維護社會穩定運行的職責,雖然這一職責特性削弱了市場經濟為其帶來的壓力,但在社會體系高速發展的今天,行政事業單位運行模式也應隨之做出改變。鑒于此,內部控制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內容,其開展內部控制制度的價值如下:首先,能幫助單位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順利展開,規避單位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風險,幫助單位緊跟時代潮流而發展;其次,內部控制能提高單位財務信息的準確度,為后續財務信息的使用奠定基礎;再次,內部控制能加強單位工作人員的緊迫感,督促工作人員與時俱進地提高自身素養,為行政事業單位后續工作創新提供素材。所以,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發展而言,恰當、高效地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對于單位發展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設定和特征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設定
隨著內部控制工作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普及,為了更好地開展這一工作,與其相匹配的制度就出現在了行政事業單位制度體系中。通常情況下,這一制度設定即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也滿足行政事業單位階段性發展的目標,所以可以認為這是影響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效果的關鍵。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特征
就過去數年間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實行的制度來看,筆者認為這一制度的特征大都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有能約束權力的特征。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內容、性質的特殊性,這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需要嚴格遵崇國家相關規章制度,明確各個部門、崗位人員的權責范疇,在源頭上避免出現濫用職權等不符合國家要求的問題,進而憑借這一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國家基層“代言人”的完善度,提高群眾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認可。
第二,有能評估績效的特征。就以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實行的情況來看,任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都實行著大同小異的考核評估制度,這一考核評估制度能幫助管理者更清晰地了解單位日常運行情況和對政府相關政策的完成度,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職工參與單位工作的動力,為單位提高運行效率貢獻一份助力。
第三,有能監督制度的特征。這一特征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中比較基礎的特征,也是內部控制比較常見的作用主體,內部控制制度的實行能對管理過程中涉及的種種事項作出明確,從而確保后續所有控制工作都有據可依、有據可循。比如基于此特征,工作人員在實踐內部控制制度時可以組建專門的監督團隊,監督團隊可以把控行政事業單位運行的實際情況,解決行政事業單位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隱患。
第四,有能合理預算的特征。對于絕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而言,支撐其日常工作的資金都來源于政府預算,所以內部控制制度也具備一定合理支配預算的特征。比如在此制度督促下,工作人員需要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預算資金使用的情況逐筆登記造冊,以便后續確定這些資金的使用合理、合法,并為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資金的進一步優化提供參考依據。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
雖然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基本上能滿足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工作的需求,但由于其普及的時間比較短,也沒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作出優化,就導致這一制度在實際應用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筆者認為內部控制制度上存在的問題可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
(一)內部控制制度宣傳不到位
雖然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日常工作中已經普及了一段時間,但其普及范圍仍局限在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人員這兩個層面,很多基層職工都沒意識到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更沒有對內部控制制度有清晰的理解,這一情況直接影響了內部控制制度在單位日常工作中的落實。比如,當基層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內涵時,他們就很少在日常工作中遵循內部控制制度展開工作,從而影響單位內控制度產生的效果。
(二)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度不夠
導致內部控制制度落實不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單位工作人員對這一制度落實不重視,另一方面是因為單位沒有圍繞其設計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這一機制上的不足讓我國傳統思想理念里的“中庸”占據了單位日常工作思想的主流,影響了內部控制的效果。比如,在該理念的影響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落實內部控制制度時秉持“得過且過”的原則,這樣不僅會影響內部控制開展的效果,更會為單位埋下風險因素,威脅單位的高效、有序運行。
(三)信息傳遞效率低
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雖然在現代化技術普及的背景下,單位內部控制過程中各項信息流轉、傳遞的速率大幅攀升,但這一攀升速度是遠遠無法滿足單位內部控制需求的,尤其是近年來,這一信息傳遞效率低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內部控制的準確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內部控制的實效性,為單位帶來了難以挽回的損失,更不利于單位內部控制等工作的發展和完善。
(四)內部控制制度人員不專業
內部控制工作作為近年來新受到重視的工作,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中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員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內部控制培訓,這種情況致使他們不僅專業性有待提升,創新性也存在明顯不足,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一問題,那么制定的效果勢必不會太好,也延緩了這一工作開展的成效。
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優化的路徑
針對以上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筆者建議單位管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應對如上不足。
(一)深化內部控制制度普及工作
只有讓更多工作人員意識到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制度落實的重要性,這一工作應用的意義才能被完全彰顯出來,所以,在后續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時,本文建議工作人員應主動參與到“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制度”等相關內容宣傳的過程中來,憑借此類活動的開展提高單位管理者、內部控制人員以及單位基層職工對這一工作的理解,進而保障工作的落實。
首先,本文建議單位應從宏觀角度出發,在明確管理者、內部控制人員以及單位基層職工在內部控制制度落實時所承擔的不同角色、任務后,有針對性地為上述群體設計專題知識講座活動,讓他們通過這一講座活動的展開深化對其的理解,為后續參與、創新這一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本文建議單位從新媒體平臺出發,為各層級工作人員提供更生動、有趣的內部控制知識和內部控制制度解讀,以此幫助更深層級了解的基礎上參與到內部控制制度實踐中來,推動單位此項工作的落實程度。譬如,單位可以緊跟融媒體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單位內報、單位公眾平臺以及單位抖音號上同步共享有關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制度的知識、視頻,以此讓更多人在休閑、娛樂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從中收獲優化制度內容、推動制度普及的目的。
(二)建設完善監督機制
在單位工作人員意識到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制度等內容重要性的基礎上,本文建議單位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機制做出進一步完善,以此督促各項內部控制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并在實踐中實現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優化。
首先,建議單位盡量提高內部控制、審計部門的被重視程度,盡量保證這一部門、機構的相對獨立性,以此確保內控控制、審計結合的相對中立,為后續依據這一結果制定相應制度提供參考。比如,在組建單位內部控制監督部門時,這一部門人員應盡量選取被控制工作的非直接受益人,遵循回避原則的同時,保證這一監督團隊的相對中立,以此確保其后續工作的效果。
其次,建議單位發揮自身優勢,深化自身與稅務、財務、銀行等公立監管機構的關聯性,邀請這些機構參與到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中來,憑借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優勢打造最為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保障后續單位內部控制的效果。比如,單位可遵循“引進來”的戰略方針,定期邀請上述單位專業的內部控制人才深入到自己單位中來,監督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情況,發現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決優化意見。
再次,建議單位可定期邀請第三方專業內部控制機構參與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完善中來,憑借他們專業上的優勢為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優化提出與社會市場接軌的意見,以此進一步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度,保障后續這一制度應用的效果。比如,后續優化內部控制制度時,單位可邀請第三方內部控制團隊對單位制度作出核檢,提出與外部市場脫節的部分,并設計優化解決方案,以此實現對這一制度的完善。
(三)打造信息流轉平臺
在信息化技術普及的今天,本文建議行政事業單位也將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融入到內部控制制度中去,憑借設計現代化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中相關信息的流轉速率,借此提高內部控制工作展開的效果。比如,建議單位各部門之間完善現有的信息流轉平臺,提高各部門工作人員溝通的效率,也讓信息在各部門之間實現共享,借此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度,提高內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注意,對于條件比較好的行政事業單位,單位可以根據自身內部控制制度需要自主設計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流轉平臺,以此確保這一平臺各項功能都貼合單位需求所展開,進而提高單位內部控制的效率;對于條件比較差的行政事業單位,單位則可以在現有平臺的基礎上增設內部控制板塊,借此實現對內部控制各項制度的優化、實踐,從中提高單位內部控制的效果。
(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本文建議單位首先應從強化現有人才隊伍創新思維、風險防控思維的建設入手,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現有內部控制人才團隊成長的方向與單位后續內部控制工作發展的方向相匹配。比如,在后續人才隊伍建設中,單位可以為內部控制工作人員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鼓勵其在平臺學習、交流中深化自己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理解、認知,以此為其后續創新這一工作提供素材;其次,單位應選拔一些具備內部控制專業、創新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單位內部控制隊伍中來,借此提高隊伍的創新力,為后續內部控制制度的優化提供助力。
五、結語
綜上,只有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制度作出了完善,行政事業單位這一控制工作才能發揮預期的作用,鑒于此,本文從以往參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經驗出發,思考上述種種問題,并提出了四個方面能解決以往制度缺陷的路徑,希望能對未來行政事業單位這一工作展開提供創新思路。
參考文獻:
[1]李春梅.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必要性[J].財會學習,2020(36):193-194.
[2]王偉剛.論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現狀及對策[J].會計師,2020(24):43-44.
[3]丁維國.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構架的思考[J].中國產經,2020(24):155-156.
[4]董培林.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難點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24):8-9.
[5]陳倩.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12):198-199.
[6]李紅梅.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探析[J].時代經貿,2019(25):96-97.
[7]韋運菊.論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財會學習,2018(31):254.
[8]薛敏.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8(9):36-37.
[9]李顯新.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金融內部控制制度分析[J].時代金融,2017(29):238+241.
[10]李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7(26):33-34.
[11]高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分析[J].經貿實踐,2016(17):179.
作者單位:珠海藍龍勞務派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