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花


【摘要】目的:分析水質檢測情況,探究不同時間段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檢測變化,評估水質檢測在生活飲用水中的必要性。方法:選擇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本地區采集的80份生活飲用水水樣作為研究對象,且均接受相應的水質檢測,統計記錄各時間段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檢測結果及水樣合格情況。結果:(1)對比各時間段水樣檢出結果,隨年份增加,水樣整體檢測合格率呈上升趨勢,同2015年水樣合格率相比,2020年水樣合格率明顯更高,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2)對比80份水樣水質檢測常見指標檢出結果,存在總大腸菌群超標問題的水樣數最多,超標率達15.00%,其次是總硬度(以CaCO3計)超標,超標率達13.75%,鉛、鉻(六價)、鋅、pH、色這幾項指標超標率較低,僅為1.25%。結論:生活飲用水會對用水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水質檢測尤為重要,通過評估水樣是否存在重金屬超標等問題,能有效評估我國居民用水安全度,同時可根據水質檢測存在的問題,適當調整相關政策制度,以進一步提升居民用水安全度。
【關鍵詞】水質檢測;生活飲用水;必要性;合格情況
生活飲用水顧名思義是指專門供給人們生活的飲水和生活用水,因此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質量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影響,若生活飲用水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或有過多不可見的化學物質,如鉛、鎘等重金屬,均會對人體造成直接損傷,致飲水者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病癥,嚴重者甚至會致飲水者死亡,會對用水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需重視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檢測,確保我國城鄉居民使用的生活飲用水能達微生物、毒理等多項水質檢測指標,有效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所以本研究主要針對本地區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檢測情況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并針對水質檢測的必要性進行了進一步地探討,具體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本地區采集的80份生活飲用水水樣作為研究對象,且均接受相應的水質檢測。這80份生活飲用水水樣中,包括地下水38份、淺井水19份、地表水23份。參考我國2007年7月1日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3]進行水質檢測,并針對各水樣的檢測結果進行統合評估。
1.2 檢測方法
1.2.1 水樣采集:嚴格按照國際規定方法進行水樣采集,不同水樣會有不同采集方法。如居民常用地下水,包括自來水、泉水等,均需先打開水龍頭,待管道中陳舊水排出后,將采集的水樣裝置在專門采水器中。淺井水則需用抽水機抽水,同樣需放掉前面抽出的水,后用采水器采集水樣。地表水則主要涉及河流、水庫等區域的水樣采集,通過采樣船等交通方式達到預定采樣點采樣,可直接用采水器采集表層水水樣,再用深層采水器采集深層水水樣。
1.2.2 水質檢測所用儀器:采水器(青島聚創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型號JC-8000D),余氯分析儀(成都淳業儀表科技有限公司,型號T6055),離子色譜儀(瑞士萬通中國有限公司,型號883),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科那美(上海)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AHS-6800],酸度計[冠森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型號PHS-25C],雙道原子熒光光度計(三莉科技有限公司,型號SK-盛析)。
1.2.3 檢查指標:參考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相關指標,對水樣進行微生物指標、毒理指標、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放射性指標這四項指標,和消毒劑常規指標等相關指標數據的檢測,統計記錄各水樣具體檢出結果。(1)微生物指標,包括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菌落總數;(2)毒理指標,包括砷、鎘、鉻、鉛、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鹽、甲醛、亞氯酸鹽、氯酸鹽;(3)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包括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4)放射性指標,包括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5)消毒劑常規指標,包括氯氣及游離氯制劑、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1.3 觀察指標
1.3.1 統計對比各時間段的水樣檢出結果,包括統計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這六個時間段抽查水樣,在豐水期、枯水期的水樣水質檢測合格情況,并統計每年所抽查水樣的合計合格率,以分析對比各時間段的水樣水質變化。
1.3.2 統計對比80份水樣水質檢測的常見指標檢出結果,包括統計細菌學指標、毒理學指標、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這三項主要指標檢出數據,其中細菌學指標包含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毒理學指標包含鉛、氟化物、鉻(六價);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包含氯化物、鋅、總硬度(以CaCO3計)、pH、肉眼可見物、臭和味、渾濁度、色。統計分析這80份水樣的各指標檢測合格及超標情況,以分析評估哪項指標是影響水樣水質的主要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時間段水樣檢出結果的對比
隨年份增加,水樣整體檢測合格率呈上升趨勢,同2015年水樣合格率相比,2020年水樣合格率明顯更高。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80份水樣水質檢測常見指標檢出結果的對比
80份水樣檢測中,存在總大腸菌群超標問題的水樣數最多,超標率達15.00%,其次是總硬度(以CaCO3計)超標,超標率達13.75%,鉛、鉻(六價)、鋅、pH、色這幾項指標超標率較低,僅為1.25%,見表2。
3 討論
生活飲用水是指供給人生活的飲水和生活用水,其中飲水顧名思義是指直接攝入人體內的水分,生活用水主要是指滿足人類日常生活所需的水,包括用于洗衣、做菜的水分,因此生活飲用水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若生活飲用水水質過差,水中含有毒素或大量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病原微生物等,則會對用水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響。所以我國制定了嚴格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以可控制的居民生活飲用水的水質,確保我國城鄉居民都能用上健康、安全的生活飲用水。就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而言,我國所制定的衛生標準條例,主要從水質的感官性狀、流行病學、化學組成這三方面對其進行檢測把控。其中感官性狀主要是指抽樣水樣需透明無色,且經人體感官,無明顯肉眼可見異物、無明顯異味、惡臭等;流行病學方面則主要是指經相關檢測,水樣中不含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也無寄生蟲蟲卵;化學組成方面主要是指經各化學物質檢測,包括pH、鋅等基本指標檢測,評估水樣中是否存在重金屬物質超標等問題。若水樣中存在重金屬超標或酸堿不平衡等問題,則人體長期飲用、使用此水,則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事件,或對人體生命健康有遠期危害,會對用水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因此需重視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檢測,通過定期抽查城鄉居民常見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質量,以評估我國居民的用水安全度,并根據水質問題及時制定或調整相關政策,以確保我國居民的用水健康。在本研究中,經對本地區近六年來豐水期、枯水期的水樣水質檢測可知,自2015年來,本地區的水樣水質正逐步提升,到2020年為止,2020年的水樣水質檢測合格率顯著高于2015年及2016年。這說明隨時代發展,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城鄉居民的用水健康,同時通過工業用水排放等相關制度條例的出臺,我國河流等區域水質的水污染得到顯著改善與控制。在水質檢測結果方面,本研究涉及的80份水樣中,總大腸菌群檢測超標的水樣數最多,其次是總硬度(以CaCO3計)指標超標,而鉛、鉻(六價)、鋅、pH、色這幾項指標超標率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人們生活飲用水還涉及到地下水、淺井水、地表水等不同水樣之分,不同水樣存在的深度及周圍環境有顯著差異,因此針對地表水等所在深度較淺,且暴露范圍較廣,易受周圍居民生活性或生產性廢物污染,因而多數水樣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存在大腸桿菌等流行病學指標超標問題。
所以根據本研究調查說明,水質檢測對生活飲用水的健康保障尤為重要,目前本地區仍存在一定的生活飲用水安全問題,則針對相關問題,本研究主要提出下述改善措施:(1)加強飲用水監管力度,縮短生活飲用水水質檢測時間,規范具體的放水、清洗、消毒等生活飲用水供應操作流程,并指派專人管理,建立責任制度,確保居民生活飲用水的基本安全。(2)加強技術管理,對管理生活飲用水的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加強相關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對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監管,有效降低管理人員對水源的污染,提升水源安全度。
綜上所述,生活飲用水會對用水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水質檢測尤為重要,通過評估水樣是否存在重金屬超標等問題,能有效評估我國居民用水安全度,同時可根據水質檢測存在的問題,適當調整相關政策制度,以進一步提升居民用水安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