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麒宇
◆摘? 要:新時代,我黨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方面,創建了新理論、推行了新政策。一方面,借助經濟并軌的方式,推動了全球社主義市場經濟一體化建設,為高職院校參與全球職業教育競爭提供了良好機遇。另一方面,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在高職院校中設置有共青團,能夠使意識形態教育與專業技能培育同步推進。因此,有利于實現對綜合素質型人才的培養。但是,隨著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融合發展,互聯網環境下對高職院校共青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本文以此為出發點,概述了互聯網環境下的新媒體內涵。剖析新時期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理念創新中面臨的挑戰,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幾點創新實踐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理念;創新;實踐
以高職院校為例,當代學生屬于新世代,幾乎與我國互聯網的發展處于同步階段,對于各類信息設備的使用已經成為日常習慣,并且通過新媒體渠道,可以進行學習、社交、創新、創業等。與此同時,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多元價值的碰撞成為了可能,各類價值觀的沖擊,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正在發生變化。所以,為了有效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有必要從共青團的實踐主體出發,合理的推進共青團工作理念創新與實踐,化解新媒體中存在的負面影響等。
1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理念面臨的挑戰分析
1.1高職院校學生出現新特點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屬于新世代,生于互聯網環境、長于新媒體時代。因此,在整體上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心理構成均與傳統時期的學生存在差異。一方面,在社會流動性范圍擴大的條件影響下,高職院校學生更加強調自我的獨立性、思想的多元化、社交的廣泛化。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成熟度相對較高,無論在學習、生活、職業規劃、人生目標定位等方面,均具有十分明顯的個性化特點。概括而言,務實化、自我化已經成為普遍特征。
1.2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變化
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特征、新媒體的炒作特征,往往使學生接受了多元化的價值觀。此類價值觀、人生觀,容易讓學生的主要注意力偏離學習,過早的以賺錢為目的,并融入到一些不適宜學生的社會活動之中。尤其是虛無主義、特立獨行主義的影響,給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較大沖擊。所以,需要做好進一步價值牽引。
1.3高職院校學生對共青團的需求變化
隨著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職院校的增強,共青團的重要性與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現階段,廣大學生對參與共青團的積極性較高,期望通過參與共青團的組織活動與各類工作,鍛煉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更為科學、深入的理解思政教育的內容。但是,共青團面對增長了參與需求,也產生了一定的工作壓力,需要通過信息化建設工作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改變工作方式等。
1.4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帶來的挑戰
高職院校教育改革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密切關聯,由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明確,高職院校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增強了對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及供給問題的研討。
1.5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流通無遠弗屆。扭曲了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改變了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初衷。將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弱化成為了一已私利。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綜合素質培育,也妨礙了中國夢的實踐等工作,尤其阻礙了學生社會化人格的健全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新媒體的負面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2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理念創新與實踐分析
2.1引入信息思維,建設共青團數字化辦公系統
第一,在當前高校共青力工作理念創新方面,應該以時代環境為準,積極引入信息思維。第二,現階段,高職院校的計算網絡建設工作也已經初步完成,共青團可以以高職院校現有資源為基礎,快速的完成各項硬件設施設備的配置,并且,通過共青團內具備計算機使用能力的人才,完成數字化辦公系統建設工作。第三,應該在數字化辦公系統建設的同時,同步推進數字化團隊建設,使高職院校的共青團,通過人力資源組織。
2.2運用應用工具,完善共青團網絡交互平臺
當前,共青團已經借助微博、微信、QQ等應用程序,搭建了共青團內網絡交互平臺,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建議吸收前期的信息化建設經驗,提煉一些應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將共青團網絡交互平臺模式,擴大到更大的使用范圍。
2.3借助校園活動,創建數字校園文化環境
在進行創新的同時,不應該忘記共青團傳統工作方式積累的經驗與優勢。建議在數字化校園文化環境營建過程中,發揮共青團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宣傳能力,創新一些新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
3結束語
總之,在我國發展的不同時期,高職院校共青團的工作也會隨之發生一些變化。近年來的系統性改革,已經全面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轉型。但是,由于在國家整體向好發展的同時,信息工具的出現、社會整體流動性的增強,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心理、觀念、價值等方面發生了較大的影響。所以,在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共青團工作需求擴增的情況下,十分有必要通過引入新思維、利用新工具,并發揮傳統時期共青團的校園文化組織優勢,全面推進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理念創新與實踐效力。
參考文獻
[1]鐘磊.新時代高職院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探究[J].文存閱刊,2021,4(11):20-21.
[2]丁文.高職院校共青團促進專業志愿服務活動育人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青年時代,2020,17(15):203-204.
[3]葉玲麗.高職院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微創業的實施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16):59-61.
[4]楊茜.新媒體時代創新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內容探析[J].數碼世界,2020,16(5):207-208.
[5]嚴楠.高職院校青年思政課教師參與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現狀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28):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