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蘭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的發展以及積極號召,我國新時期幼兒園運用閱讀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的教育教學內容也逐漸在當代開始走上熱潮。從一定角度來說,對新時期幼兒園運用閱讀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教育的發展途徑探討,既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民的教育需求,實現新時期幼兒園培養幼兒幼兒教育的發展,不僅僅能夠從小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更能夠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各個幼兒園語言教育的辦學水平以及提高學校的師資力量。
關鍵詞:閱讀 語言能力 教育策略
閱讀對于幼兒來說十分重要,甚至決定著語言能力運用的高低。利用閱讀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幼兒語言能力,適應目前教學環境發展。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對幼兒起到引導的作用,利用閱讀彰顯語言用法,讓幼兒加強其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一.運用閱讀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教育現狀
(一)教材選擇不合理
運用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教材選擇,教師在開展教學任務之前,需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篩選歸類,按照一定的方式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把握。但目前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教材的內容把握不準確,幼兒在閱讀中會發生圖文閱讀與現實脫離,曲解教材意思的現象。教材閱讀內容不準確,甚至會忽略教材中的語言,從而無法真正達到培養語言能力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對教材內容歸類,只是對教材進行淺顯的理解,那么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也無法了解到其語言運用的方式,運用閱讀進行語言培養的教學失去其基本功能,幼兒無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無法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提高。
(二)思維訓練不到位
對于幼兒來說,每天需要達到一定的閱讀量,并加以正確的引導,才能夠實現語言能力提高的目的。以此對閱讀內容結構進行分析,了解不同閱讀內容的特點。閱讀后可以對一類文章的共性和個性進行比較,幼兒用比較閱讀的方式,鍛煉自己的思維。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缺乏對幼兒的引導,無法激發幼兒從多元化的角度思考文章中的語言詞匯,因此幼兒體會不到不同文章所要運用的思維方式,在今后語言運用時,失去了對思維的感知能力,導致運用閱讀培養語言能力教學在課堂中流于形式,教學方式更為呆板無趣。
(三)閱讀導向不明確
運用閱讀培養幼兒語言能力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引導,在閱讀文章之前要準備一些問題,鍛煉幼兒的閱讀思維能力,還要鼓勵幼兒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對文章的文本內容運用詞匯和語句進行思考,并且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積累,擁有相關存儲經驗,對文章進行重組,讓讀書富有深刻意義。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無法給予幼兒深入淺出的問題,導致幼兒在比較閱讀時無法對文章進行深刻的理解和精確的提煉加工,在整體閱讀上產生困難。由于幼兒語言、詞語積累有限,需要對他們的知識進行引導,否則無法讓幼兒聯系到實際生活的背景,思維能力無法提升,違背了最初閱讀教學初衷。
(四)閱讀方式不具體
運用閱讀要求幼兒閱讀一定文章,因此擁有一定的語言信息,幼兒要學會在信息中進行提煉加工,用關鍵字對文章進行整合,找到不同文章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且對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濃縮,簡明扼要的概括出文章主旨,加強對文章的記憶和理解。但是目前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存在幼兒無法概括文章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幼兒讀書無法抓住信息點,對文章的結構不了解,沒有辦法把握到文章的本質,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知識過于籠統,不能從比較閱讀的角度讓幼兒通過實際生活和情景交匯的方式掌握文章重點,教師不能據幼兒的學習特點給予合適的強大的教學指導,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幼兒會出現錯誤。
二.群文閱讀培育語文核心素養途徑
在課堂上尤其是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課堂上,教師作為教學的核心人物,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幫助閱讀培養語言能力教學在課堂中順利開展。利用閱讀教學,從四個方面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讓教師引導幼兒成為課堂主體,學會利用閱讀樹立全局意識,拓展思維和視野,自主學習,最終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
(一)緊貼課堂,梳理教材
在幼兒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選擇恰當的教材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學習特點,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梳理,保證整個閱讀教學順利開展。首先對閱讀教材進行分析,教材中的課文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幾大類,教師在開展教學任務時需要緊貼課堂,從課文的主題出發,增加幼兒對教材的認知程度,還能擴展幼兒的思維廣度,做好知識遷移。特別是教材中的重點篇目,需要教師進行精講和精讀,在對文章進行分析后,教師需要選取同類的作品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讓幼兒對此類文章有一定的分析認知方向,夠好的理解其中的語言運用。教師以主題為思考方向,拓展延伸知識,以此提高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教師可以將幼兒閱讀的繪本根據內容進行分類,劃分為幾個板塊,不同的模塊之間可以進行梳理和探究,教師在課堂中將閱讀鑒賞與幼兒之間的表達交流緊密結合,讓幼兒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開展閱讀教學前,教師將不同的內容劃分為不同的類屬,可以按照其題材寫作手法、文章主題、作者等找到不同文本之間的關聯,在求同存異的發展過程中,達到整體與部分的統一,讓幼兒了解文章存在多樣性和同一性。同時教師還要深入挖掘不同教材中的信息,梳理作者的情感變化,避免全文閱讀教學存在偏離重心的問題。
(二)拓展視野,開拓思維
由于運用閱讀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就是要學習各種不同形式的閱讀內容,將不同的文本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因此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將文本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對比,在比較閱讀的條件下,形成知識結構網絡,讓幼兒思維發散,拓寬語文學習視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激勵幼兒探究語言運用方式,在閱讀中提升自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可以創設情景,鼓勵幼兒組成小組自主合作,用探究閱讀的方式,讓閱讀課堂更為靈活多變。
教師作為課堂中教育的主體,需要引導幼兒拓展自身閱讀視野,不能僅僅把多讀書掛在嘴邊,需要涉獵不同的學習領域,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拓展人文視野,讓幼兒豐富自身的學識,擁有廣泛的知識,涉獵不同領域,尋找適合的議題和教材,幫助幼兒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
閱讀中文本內容豐富多樣,因此文章之間的語言運用思路存在差異,比如不同的古詩文間,作者可以分別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描寫同一時期的美景,幼兒通過閱讀文字分析作者寫作的角度,感受不同文本之間的差異,在今后語言運用中,能夠更加細膩地描繪不同場景的變化,由此提升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儲備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模仿名家名篇,并將自己的作品與名家名篇進行對比,技能拓寬幼兒寫作思路,還能實現幼兒的自主評價,文章對比讓幼兒了解自身語言運用缺陷,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寫作風格打下堅實基礎。進行自我評價過程中,需要用多元化、綜合的方式,了解幼兒在完成閱讀任務前后心路歷程的轉變,對幼兒有著更豐富多樣的評價,科學而均衡的衡量幼兒發展狀態。
(三)依照原則,制定計劃
閱讀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幼兒進行有意義的語言學習,并且幫助舊知識轉化為新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堅持具體性原則,開展教學任務時為幼兒設置閱讀問題。一篇文章,幼兒應該帶著問題去讀,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文章所要表現的內涵,但教師設置的問題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具體性,不能漫無目的和假大空。問題不能過于抽象,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意識,讓他們主動從文章中尋找答案。教師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對文章的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從教材方面層層推進,設置一些具有過渡性的問題,讓幼兒了解不同故事的發展脈絡,并且能夠簡要復述文章內容,對不同文章產生更深入的理解。
制定學習計劃和閱讀任務,可以有效幫助幼兒形成閱讀興趣,提升閱讀品味,在閱讀中拓展視野,擁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幼兒需要辨別文章中有價值和意義的資料,并且制定更為長期的閱讀計劃,保持積極的態度完成老師交付的任務。特別是隨著社會需求的改變,今后各種考試、選拔人才標準發生變化,要從小培養幼兒的學習意識,幼兒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時刻面臨不同的挑戰。擁有閱讀計劃并按照一定的原則可以讓閱讀激發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學以致用,落實重點
閱讀教學需要,讓幼兒不僅讀懂一篇文章,而是學會讀懂這一類的文章,它包含對知識技能提升的追求,對自身思想情感提升的追求,以及提升幼兒文化素養的追求。幾方面層層深入共同發展,引導幼兒完成自主閱讀的時間任務。讓幼兒學會從不同維度將文章分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用更為靈活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握學習方法,并將閱讀的方式滲透于其他教學任務的各個環節中,無論是精讀文章還是選讀文章,讓幼兒學會勾畫批注,并概括本文大意,還要引導幼兒將其語言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落實重點將細讀、精讀、略讀靈活應用,做到隨時切換。
綜上所述,運用閱讀的方式能夠很好地提升幼兒語言能力,運用情景交匯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構建合理的理論學習方式,配合自我效能感理論,幫助教師構建合理的閱讀教學平臺,將幼兒作為課堂教學主體,讓幼兒積極主動去閱讀文章,并且適當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運用閱讀成為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陸穎倩.關于培養3—6歲幼兒語言能力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194.
[2]葉瑜鑫.中國風繪本閱讀中幼兒語言能力的漸進性培養[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4):119.
[3]曹麗.核心素養視野下繪本閱讀對幼兒語言能力培養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12):185.
[4]孫晶.以繪本閱讀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J].中華少年,2019(34):16-17.
[5]林梅.閱讀啟蒙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初探[J].新智慧,2019(28):136.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巉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