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催生了在線教育等新業態。在食品界,螺螄粉意外“出圈”成為“新晉網紅”。味道令人“上頭”的螺螄粉,作為柳州特色產業已有百億規模之巨,其背后是地方政府的全力推動。近五年,柳州市政府密集出臺支持、鼓勵螺螄粉產業的一系列政策足有14項之多。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到訪柳州,特意前往有34家螺螄粉生產及配套企業入駐的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了解特色產業發展。“出圈”不止螺螄粉,去年5月,全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柳職院”)揭牌的新聞,在當時引發網友熱議,這是柳州抓住自己的特色產業優勢做職業教育文章的范例之一。
統籌規劃,搭建職教人才培養立交橋
2020年上半年,廣西GDP增速數據統計中排名墊底的柳州,在三四季度一舉逆轉,全年GDP位列全區第二,其汽車、鋼鐵、機械三大支柱產業功不可沒。因工業而興的柳州,有70%高職畢業生在本地就業,職教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柳州的職業教育跟企業聯系非常緊密,培養的學生緊緊地為地方產業發展服務。”柳州市教育局局長潘旭陽告訴記者。
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柳州模式,被總結概括為“政府領航、雙元一體、教產相伴、融合發展”的十六字,“政府領航”排在首位。柳州市政府全面而長遠的眼光,深刻地影響了當地開辦職業教育。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從政府到教育局再到職業院校,都具有強烈的規劃意識。2009年3月,廣西全區第一個由政府統籌的柳東新區職教園開工建設,與柳州汽車城項目同步規劃。目前,官塘核心片區入駐了兩所中職、三所高職。柳職院機電工程學院、學生宿舍的門前都有到汽車城的直通車,如今已經有學生在汽車城上課了。
2017年開始,柳州市教育局一方面以產業鏈為導向,清晰地梳理出與產業相應的培養專業,并將產業鏈的若干關鍵環節與中職、高職、本科專業掛鉤,明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和課程。貫通專業相近、學歷層次不同的人才培養,教師按專業“組團”外出培訓,進一步鞏固貫通意識。另一方面,瞄準柳州的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引導職業院校的專業布局,進行錯位發展。
培養滿足企業所需的人才,意味著職業院校必須隨市場動態調整專業。職業院校在充分調研后,決定專業的撤銷和新增。比如,柳職院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師資配置、社會服務等五方面進行評估,下設填報率、報到率、就業率等20多個細分指標,統一打分,淘汰連續三年賦分排名末位的專業。根據學院的歷史條件和現有基礎,開設新課程,待條件成熟后轉為新專業。
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螺螄粉,其產業是“三產融合”的標桿:一產包括螺螄養殖、米粉制作等;二產是螺螄粉生產加工、包裝等;三產則有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乃至螺螄粉特色小鎮文旅產業……產業鏈各環節約可提供25萬個就業崗位。柳職院成立的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就是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生動注腳。產業學院統一協調,從市場營銷、食品檢測技術、工藝設計、設備維修和管理等專業群入手,不同專業學生圍繞螺螄粉產業方向共同開展學習。
柳州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正處于黃金期,不久前,緊挨著柳州軌道交通園,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柳鐵職”)獲批了一塊地,用于和廣西柳州市軌道交通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學院。依據相關產業群鏈條,柳職院專業群建設“一主一特”兩條線,“一主”圍繞柳州支柱產業,“一特”包括城市服務、商貿、文化藝術等專業群,對標柳州新興產業做出特色。2020年底,柳州市被確定為廣西唯一的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可以預見,職業教育必定為柳州試點城市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辦校內工廠,多點發力為產業提質增效
在潘旭陽看來,職業教育關注社會的弱勢群體,也是最大的民生。每逢畢業季,不少有殘疾人用工需求的企業早早趕到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柳一職”)招聘。每年,這所中職學校有100多名殘疾學生入學,接受技能培訓,畢業后無論就業還是創業,他們都過上了體面生活。
幾年前,楊喆從教育局調到柳鐵職任職,剛到學校的一年里,她很納悶:學校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從沒人提過招生困難,也從不對外進行招生宣傳。原來,柳鐵職有近二分之一的學生采用訂單培養,入校就簽就業協議,各專業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供不應求。學生“擠破頭”都想上的柳鐵職,每年整體招生分數都超出本科分數線十多分。“想要‘坐上火車去拉薩,一定可以放心。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線上,是柳鐵職的學生們保駕護航。”楊喆說。這份底氣,源于她對柳州的職業院校高質量人才培養的信心。
高素質技能人才,必然出現在生產線上。柳州的職業院校把企業辦在學校,把工廠車間搬到實訓室。到企業工作,對柳州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們來說,只是換了個工作環境。柳一職一棟辦公樓三樓的盡頭,一塊藍色牌子格外顯眼:柳州一直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這里也是柳一職產教深度融合的學生實訓工廠。柳一職黨總支副書記周軼群說:“學生有兩三個月全天在生產線上,真實參與生產,比坐在教室里上課的體會更深刻。比企業寬容的實訓環境,讓學生進入社會前有一個緩沖和過渡,更懂得企業的需求。”
在柳職院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實訓基地,一輛裝著檢測合格、能夠直接安裝使用的汽車成品零件的貨車緩緩開出,行程目的地是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實訓室里的高精尖設備和企業品牌、規格、質量對等,采用一系列的國際技術標準生產產品,檢驗結果和企業互認,合格零部件直接拉到工廠用于組裝車輛。“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下,學校教師也是企業的師傅,學生是工廠的學徒,校內跟崗實習過程是生產過程,學生的作品就是產品,遇到的都是實際問題,學生技能得到了顯著提升。”機電工程學院教師甘達浙說。
搞科研,職業院校也能“挑大梁”。機電工程學院實訓室另一邊隆隆作響的機器,是還在調試螺螄粉自動化生產線。它是柳州市的科研項目之一,由企業向學校提出需求,教師拿解決方案。機電工程學院還承擔了新產品的研發試制,在工藝成熟的條件下再進行量產,吸引了許多企業慕名而來。
對外開放,輸出職教品牌
2014年,柳州市教育局接到了柳州市政府的一項命題——職業教育國際化。“拿到這個命題,剛開始有點懵,職業教育對外開放到底要做什么?”潘旭陽和同事們一道,花了些時間把這個概念搞清楚。他告訴記者:“職業院校學生畢業的時候,掌握技能達到國際企業認可的程度。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和體系,一是標準國際化。引進國際最先進的標準,職教人才培養與之銜接。二是服務企業走出去。在柳州企業走向海外開拓市場的同時,柳州職業院校的學生緊緊跟隨企業步伐走出去,始終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服務。”
多數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設備是買來的,而柳州的每一顆軌道螺絲釘都是本地制造。在“柳州制造”遠銷海外的同時,柳州的職教品牌也逐漸成為一張亮眼的對外城市名片。柳鐵職是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化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之一。泰國看中了柳鐵職在鐵路運營和維護方向的專業水平,把學生送到這里培養。此后,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等國家紛紛登門拜訪……2018年5月19日,柳鐵職牽頭成立了中國首個面向東盟的職教聯盟——中國—東盟軌道交通職業教育聯盟。鐵道信號自動控制、鐵道工程、鐵道機車和鐵道車輛是聯盟的首批合作專業,高鐵產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材、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均是“柳鐵職標準”。
柳工—柳職院全球客戶體驗中心是柳職院與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柳工”)工程機械校企協同發展平臺。中心一樓的整個墻面上,是一張世界地圖,鮮明展示了柳工海內外全球戰略布局。輻射4個國內分中心、8個海外分中心及9個柳工經銷商全球共建基地,企業培訓網絡覆蓋全球。在這里,校企共同開展工程機械專業人才的培養,還將為柳工全球經銷商和客戶提供專業的工程機械培訓,為客戶提供柳工全系列產品整機駕駛及工況體驗。柳工、柳職院協同出海,為柳工海外員工、經銷商提供培訓,訂單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柳工全球生產、服務體系提供人才支持。
改革開放40余年,中國的制造業實現了巨大飛躍,成為“世界工廠”。“這一過程中實質上完成了技術轉移,人是最重要的載體。產業飛速發展與人的理念和技術密不可分。因此,哪里的職業教育發達,哪里的產業就發達。”潘旭陽很感慨。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橫向鏈接企業人才戰略需求,柳州產業勢強出于人,人材之成出于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