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平
天府師大一中于2016年9月開校,目前師生員工近2000人。預計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C區(qū),屆時將辦成一所集小初高一體的學校。學校重“五育并舉”,不做大而全,也不做小而全,不偏不廢,敬畏生命,敬畏職責。
德育著眼于“細”字。德育工作體系化。建立具有天府師大一中特色的可操作性的德育體系,學校開設多元德育課程:基礎課程要求認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相關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思想;活動課程主要包含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歌詠比賽等活動;特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國學、禮儀、禮孝、感恩;德育隱性課程比如見面問好、陽光儀容、文明休息等,也是學校德育規(guī)定動作。德育工作規(guī)范化。制定《班主任工作手冊》《學生一日常規(guī)》《天府師大一中家長手冊》等德育藍本。擬定“天府師大一中家長委員會章程”“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申訴制度”“班科聯(lián)席會標準”等。確立德育工作方向,明確德育工作內容,固定德育工作標高。德育工作常態(tài)化。重視德育行為教育。每天開展德育常規(guī)教育,每天10分鐘德育總結課;每周舉行升旗儀式、國學誦讀、國旗下演講、儀容儀表檢查、流動紅旗評比;每月開展黑板報評比、星級班級集體評比、學生會工作會、校團委工作會以及相關主題活動。
智育重視“綠化”。天府師大一中通過減負提質追求綠色、生態(tài)的教學質量。為學生“減負”,將時間真正還給學生。擬定《控制作業(yè)量制度》,作業(yè)要統(tǒng)一資料,精選精練;教師下海、學生上岸,教師多做題、學生少做題。學生反饋、家長監(jiān)督、教導處檢查處理,形成“制度—實施—反饋”閉環(huán)。“提質”是提高單位時間的有效性。教師集體備課:這是提質的前提條件。學校實行集體備課,基本流程是:教師初備—集體備課優(yōu)化方案—教師二次備課。認真聽課:教師業(yè)務能力提升的另一途徑。學校對老師聽課頻次、聽課總量、筆記標準、評課維度等都有明確詳細規(guī)定,并寫進教學制度。其中40歲以下教師每學期至少上兩次轉課,要求把一次轉課當成一次賽課;組長提前分配聽課維度;每位組員評課采用“2+2”的模式,兩條突出優(yōu)點,兩條建議,做到取長補短,共同促進。
課堂教學:這是提質的主陣地。包括常規(guī)課,還有新進教師見面課,其實也是教師的段位賽;還有骨干教師示范課,重在示范和引領,質量都很高;再者是課堂教學大賽,獲得一等獎的老師獲得學校骨干教師稱號,同時獲得代表學校參加區(qū)級賽課資格,帶動老師全員參與課堂教學研究。
體育教育不斷強化。學校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正確鍛煉的方式,要求學生從學校畢業(yè)時掌握四項體育技能,熟練掌握兩門球類運動。保證學生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每天鍛煉一小時。日常鍛煉包括15分鐘晨跑、30分鐘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組織趣味體育項目;運動技能開設多項球類特色課程;適時開展健康監(jiān)測;定期開展護眼科普活動,將視力檢測結果納入績效考核;保證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不得擠占,不得敷衍,學生監(jiān)督,體育組深入行政督查;積極參與體育賽事;運動會是學生運動能力展示的平臺,也是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全面檢閱。
處處皆美育。學校增設舞蹈、書法、管樂等美育課程。為了更好提升美育效果,學校定期舉行各項藝術活動。
美育是個大課題、全課題,看似抽象,實則具體,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皆美育。德育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心靈美、思想美、人格美;課程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人文美,培養(yǎng)體驗美、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分享美的能力和經驗,幫助建立美讀、美思、美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體育教育讓學生享受健康美,塑造形態(tài)美、拼搏美、堅韌美;美育在天府師大一中勞動教育課程中也有充分的體現(xiàn)。
勞動教育逐步優(yōu)化。參與家庭勞動是本分,參與社區(qū)勞動是本色。學校去年增設生產勞動課程,讓學生參與種植、生產維護、生產管理,切實感受生產的樂、勞動的美、收獲的甜。100余畝的C區(qū)采取田園式設計,將大部分區(qū)域設計為果蔬、園藝等生產勞動專區(qū),為學生廣泛、深入、有效參與勞動技術課程提供強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