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加瑪麗·阿卜力米提約爾妮薩·麥合木提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子宮肌瘤;應激反應
子宮肌瘤是一種由于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異常所致的一種良性腫瘤,是導致我國女性不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多數患者患病早期并無顯著臨床特征,部分患者可出現下腹墜脹等癥狀。手術治療是治療子宮肌瘤患者主要的治療方式,通過手術幫助切除患者子宮肌瘤,改善臨床癥狀[1]。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需要的手術切口更小,手術中出血量更少,能夠明顯減少患者手術治療后的應激反應,相較于常規手術治療療效更明顯[2]。對此,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旨在分析其臨床價值,詳見下文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3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析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15例,年齡27~65歲,平均(56.3±3.2)歲;對照組患者15例,年齡29~61歲,平均(56.1±3.4)歲;兩組患者均經由臨床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排除患有手術禁忌癥者;兩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均已知情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意向書;兩組患者年齡等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手術方式為:于患者腹部正中部位作一手術切口,暴露子宮后對患者采取肌瘤切除手術,采用電凝止血,縫合切口。
1.2.2觀察組患者采用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治療方式為:患者采取截石位,行氣管插管全麻,消毒后在患者腹部作三個3cm左右的觀察孔和操作孔,建立氣腹后將腹腔鏡由觀察孔中插入觀察患者腹內情況,在腹腔鏡觀察下對患者采取子宮肌瘤切除術,較小肌瘤可直接切除后取出,對部分肌瘤體積較大者,可先將肌瘤粉碎后取出。
1.3觀察指標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治療后其各項身體指標均恢復正常,并未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有效:患者治療后其各項身體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并未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無效:患者治療后其各項身體指標均未得到改善或緩解,并出現癥狀加重情況,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總有效為顯效以及有效總和。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E、NE、Cor水平。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腸梗阻、慢性盆腔炎總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的處理由軟件SPSS20.0執行,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更高,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分析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更少,手術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明顯更短,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2。
2.3分析兩組患者E、NE、Cor水平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E、NE、Cor水平明顯更低,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3。
2.4分析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4。
3 討論
子宮肌瘤主要是由于遺傳易感性、性激素水平以及肝細胞功能失調所致的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對患者的生殖健康造成了嚴重程度不同的影響[3]。近年來,隨著群眾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等的不斷變化,子宮肌瘤患病率逐年增長,其發病率高達50% 左右,具有一定的復發率[4-5]。一般情況下,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與患者子宮肌瘤的大小、生長部位、生長速度、腫瘤是否存在變性的危險有關,為保證患者身體健康需對患者采取手術治療[6]。腹腔鏡是一種可應用在臨床多種疾病的診斷以及手術輔助治療中,在手術治療中一直具有創傷小、手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其能夠明顯降低對患者身體的損傷[7]。傳統手術由于其需要的手術切口較大,在手術中子宮需要長時間暴露,不僅增加了術中出血量同時也增加了子宮感染的風險,對患者手術后康復十分不利,部分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復發率較高[8]。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能夠明顯降低患者手術中出血量,這主要是由于該種手術方式所需的手術切口較小,降低了對患者皮膚組織等的損傷[9]。此外,在腹腔鏡的幫助下擴張了手術視野,使醫師能夠在可見的條件下對患者進行手術切除治療,不僅需要的手術時間更短,同時避免了損傷患者子宮肌瘤周圍正常的組織,因此降低了在患者手術治療后可能發生的多種并發癥,提高手術后康復效果[11]。不僅如此,該種手術方式由于只需在患者腹部作三個小切口以便于手術操作和腹腔鏡觀察,避免了常規手術中大面積暴露患者子宮的缺陷,同時也減少子宮周圍臟器的暴露,對患者子宮及其周圍的損傷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手術后康復。
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研究數據表明,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更高(P<0.05),由此可見,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可明顯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此外,兩組患者分別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更少,手術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明顯更短,患者E、NE、Cor 水平明顯更低(P<0.05),由此可見,相較于常規手術治療,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更有利于減少手術中出血量,降低手術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刺激反應,縮短患者手術后康復時間;不僅如此,在本次研究中還發現,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由該項研究數據可見,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將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在黃明明[10] 等人的研究中,將其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分析手術療效及其對患者的應激反應,該學者研究數據可見,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恢復時間明顯更短,治療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采用常規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術中患者出血量更低,而觀察組患者應激反應水平明顯更低。由該學者研究數據可見,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將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手術中出血量,改善手術應激反應,手術后恢復時間更短,相較于常規手術并發癥更少。
綜上所述,在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對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微創剔除術治療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臨床療效,降低患者身體應激反應,相較于常規手術治療更有利于患者手術后康復,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