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艷
【關鍵詞】高血壓;老年;替米沙坦;氨氯地平
作為常見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對于患者的健康影響較大,相關調查顯示,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高血壓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出現了升高的趨勢。在臨床過程中,該病可導致患者血壓指標出現大幅升高的趨勢,繼而對患者身體各個臟器造成嚴重負擔。本次研究針對在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替米沙坦聯合用藥模式對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間醫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選取84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使用隨機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60~79歲,平均(65.51±2.12)歲;病程7~22年,平均(11.58±2.01)年;研究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61~78歲,平均(66.01±2.23)歲;病程8~20年,平均(11.62±1.98)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替米沙坦進行治療,口服,80mg/次,1次/d,持續用藥時間為1個月。
研究組采用替米沙坦與氨氯地平進行聯合治療,其中,替米沙坦用法用量同對照組,氨氯地平口服,5mg/次,1次/d,持續用藥時間為1個月。
1.3觀察標準
治療效果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表示患者血壓指標進行恢復正常且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表示患者血壓指標有所降低且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無效表示患者血壓指標與臨床癥狀無改善。
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面色潮紅以及水腫。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23.0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1。
2.2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無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醫療人員指出,作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高血壓對于人體健康的影響相對較大,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而言,由于其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因此受到高血壓問題的影響較為明顯。
在治療問題上,現階段,臨床領域尚無對于高血壓的治愈方法,醫療人員主要通過藥物干預的方式對患者血壓數值進行控制,以便為患者健康的維系奠定基礎。在治療藥物選擇問題上,傳統療法主要采用替米沙坦對患者進行治療。相關研究表明,作為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該藥物可以有效實現對于血管緊張素II的合理抑制,從而有效實現人體醛固酮分泌量的增加,對于人體壓力受體反射敏感度的強化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有利于實現周圍與中樞交感神經加壓作用的合理降低,對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與血壓指標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1]。大量醫療數據顯示,在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替米沙坦的合理應用,患者臨床指標可以得到合理的改善。然而,單一藥物治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提升,為了有效應對這一問題,近年來,通過結合大量臨床經驗,醫療人員提出了在替米沙坦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氨氯地平對患者進行聯合干預的構想[2]。在這一問題上,相關數據顯示,作為通道阻滯劑,氨氯地平可以有效對人體電壓門控性Ca2+加通道進行選擇性阻斷,從而有效避免細胞外Ca2+的內流,對于血管平滑肌的松弛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有利于實現患者外周血管阻力的合理降低,繼而實現降壓目標的達成[3]。實踐表明,該藥物的降壓效果較為溫和,可以有效實現患者需求的合理滿足,與此同時,其半衰期相對較長,可達到50h左右,從而對患者血壓控制水平的優化具有良好的推動價值[4]。
本次研究顯示,與單純替米沙坦治療相比,通過替米沙坦聯合用藥模式的應用,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了合理的提升與優化。在不良反應問題上,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且相關數據差異無統計價值。
綜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為了有效幫助患者實現臨床癥狀的合理改善,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替米沙坦聯合用藥模式的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