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義
【摘? 要】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是一項十分有必要的教學探索任務,而一般而言,問題引導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更加深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問題引導的方法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效果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引導;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8-0019-03
【Abstract】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conduct deep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is a very necessary teaching exploration task, and generally speaking, problem guided teaching method can enable students to think more deepl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so that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s more obviou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the problem-guided method to enable students to conduct deep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oping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guidance; Deep learning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引導能夠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教學內容上,使原本對學生而言理論性較強、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對學生的數學深度學習而言,是一種能夠起到明顯幫助作用的教學方法,因此值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對其具體應用方法展開探索,實現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培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雖然新課程改革持續不斷地推進,但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數學教師仍舊習慣在課堂上使用灌輸式教學法,突出教師主導地位,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仍舊未能改變。數學本身就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心生畏懼,加上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導致學生的學習情趣更加減弱,難以真正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致使多數教師將視野集中于學生的考試成績之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知識積累以外其他素質的培養,比如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所學知識的整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等都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不深刻,自然無法感知數學的實用價值,并有意思地將其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數學教師通過應用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深度學習,是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生本理念和教學方式創新的要求,旨在真正打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質疑批判和合作創造的能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養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然要深入教學實踐探究,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一)關注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考
任何學科教學,學生在學習時的興趣點都是教師所需要首先關注的,對于問題引導的教學方法而言也同樣如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利用問題引導讓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時,首先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根據學生的常見愛好來設計問題的切入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自身對教師所提及事物的興趣轉移到對課堂學習知識的興趣上,以此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設計問題。本課的知識內容大多以純粹的計算為主,這對于小學生而言明顯是屬于難以產生學習興趣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數學知識具體應用問題來設計提問,如:“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學生受限于認知水平,往往會回答“大象”,這時教師就可以回復學生:“大象的確體型十分龐大,可是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生物,它的體重相當于36頭大象加在一起,那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藍鯨,它們的體重非常重,有的可以達到198噸。”學生在聽了教師的描述后,會明顯產生驚奇、興奮的情緒,教師這時就可以提問學生:“那同學們能夠算一算,一只藍鯨的體重是一頭大象體重的多少倍嗎?”從而讓學生產生動手計算的欲望,將枯燥的數學計算問題轉變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二)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教學氛圍
情境創設能夠為課堂營造出一種沉浸式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投入,而對于數學教學而言,情境創設的作用則更加明顯。小學數學學科知識中包含了許多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在教學時,教師需要聯系具體的現象或事例進行提問,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同時這種情境提問式的教學方法也能夠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理解更深刻,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方面做出更多的嘗試和探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現象來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周圍常見事物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暑假里有一天,咱們班的甲同學覺得有些無聊,于是想要找乙同學一起玩,隨即打電話約好了一起從家里出發向對方家的方向走,在中途碰面。兩位同學的家相距780米,甲同學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鐘80米,乙同學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鐘50米,那么兩人在出發后多長時間能夠相遇?”通過這種教師將學生設計進問題情境中去的方式,學生能夠感受到新奇感,并由此產生對問題的代入感,使學生投入更多的專注力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優化提問方式,加強引導效率
要想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對數學知識展開深度學習,教師的提問方式設計必須更加科學有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優化課堂提問的方式,提高教學引導的效率。一些數學知識概念對小學生而言理解過于困難,教師就應該在提問時借助教學工具或具體事物展示進行輔助提問,并將問題設計成層層遞進的形式,讓學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讓學生了解圓柱與圓錐的特點,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圓錐體積的計算方式,因此教師的問題設計應圍繞這些知識展開。首先在圓柱與圓錐的特點上,教師可以利用木棒、硬紙片制作簡單的展示工具,讓學生觀察硬紙板快速旋轉之后所形成的圖形,并提問學生:“圓柱與圓錐分別有什么特點?”然后在進行圓柱表面積的教學時再利用紙筒形式的教學工具,將其剪開向學生展示,提問學生:“圓柱的表面積該如何計算?”在進行圓柱、圓錐體積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教學工具,為學生直觀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并提問學生:“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應該怎么計算?”通過這種利用教學器材輔助、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使學生能夠圍繞著一個單元的知識進行逐步深入的學習,并借此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聯系新舊知識,培養遷移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在不同年級階段所學習到的知識通常本身就是層層遞進、層層深入的,而教師只要在教學時能夠以問題引導方式將這些新舊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掌握的舊知識加強對新知識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更加輕松提高數學水平,并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學生在六年級上冊“比的認識”中所學的相關知識,由兩張圖片是否相像的問題來引出學生對比例的具體認識。教師可以先仿照“比的認識”的教材內容,再次為學生提供幾組圖片對比,并提問學生:“這幾張圖片中,哪些圖片之間更像呢?”讓學生快速指出其中具有比例關系的圖片,接著將這些圖片放置在方格紙上,讓學生觀察并提問學生:“這幾張圖片更相像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在認真思考之后得出結論,即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相等,它們就相像;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不相等,它們就不像。教師隨即就可以引出比例的知識內容。通過這種聯系舊知識進行提問,借此引出新知識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面對陌生知識時不僅能夠減少畏懼心理,還能夠提高自身的知識遷移能力,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建立起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便于深度學習。
(五)適當拓展提問,提升綜合能力
在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提問的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讓學生適當接觸一些課外思維拓展性質的知識,即適當進行拓展性的提問,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從而幫助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給學生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圖形運動方式后,為學生出示一些利用圖形的運動所創作的美術作品,并詢問學生:“在這幅畫作中,運用了哪些圖形運動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課內知識尋找相應的圖像運動,然后教師可以接著提問學生:“有哪些畫作中所運用到的圖形運動是可以通過其他方法得出的?”使學生將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圖形運動知識貫通融合,從而幫助小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鍛煉出良好的思維能力,便于進一步對數學知識展開深度學習。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利用問題引導的方法,教師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展開知識的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針對性地設計提問角度、提問方式、提問內容,保證在問題引導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被充分調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逐步深入的數學探索中提高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自身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J].教育界,2020(23).
[2]蔡麗萍.問題導學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J].名師在線,2020(07).
[3]孫傳華.以有效問題引導學生——小學數學教學思路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18(11).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