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洲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發展,處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越來越密切。如何將二者有效結合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著重關注的問題,信息化教學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就“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做了分析與研究,提出一些教學策略以供相關語文教師參考,希望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8-0049-03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How to combine the two effectively is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focus on the problem, information teaching is both a challenge and an opportun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textbooks of Pep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nd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Chinese teachers, hop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Keywords】Internet +;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信息技術在教育事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板書,信息化教學更加立體且富有趣味,可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而改善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新時期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創新自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將學生置于一切教學工作的中心,依托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構建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勢分析
(一)符合學生成長規律
小學生的心智啟蒙剛開始發展,其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偏向形象具體。語文教學內容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對學生而言顯得過于枯燥、單調,難以產生吸引力,學生的接受程度低,學習效率也不高。而語文教師利用信息教學工具輔助課堂教學,優化課堂設計,可以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具象化,結合一些媒介手段如圖片、視頻、音樂、動畫等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學習熱情被調動,自然可以收獲到良好的學習成效。
(二)豐富學生學習資源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重在夯實學生基礎,以便日后進入更深入的語文學科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因而這一時期的知識積累、能力鍛煉和習慣培養都十分重要。單單依靠現有的語文教材對學生展開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整合更多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可以了解并吸收有用部分,再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使其構建基礎性的語文學習的整體思維框架和知識結構體系,鞏固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未來的社會必然需要更多具備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優秀人才。信息技術讓工業文明跨入信息時代,學習并掌握信息技術是時代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積極提升自身信息專業素養和信息教學能力,更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發散自身思維,拓展學習思路,大膽創新,并通過實踐活動鍛煉自身綜合學習能力,信息化教學為學生創造力的產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創設情境,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只有讓學生對某一語文知識產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學生才會主動去探索。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情境創設就是一種有效嘗試。依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將傳統課堂上由教師向學生單方面傳達知識的形式轉變為由學生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教學情境,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學生學習上的主體地位真正得以體現,語文教師的作用重在為學生提供或者創造學習條件。以二年級語文課文《坐井觀天》教學為例,語文教師可以導入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卡通動畫視頻,使學生可以將注意力聚焦于課堂上,通過動畫人物的生動演繹快速理解文章內涵,輕松掌握語文知識。再如學習四年級《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時,由于學生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和閱讀積累,語文教師可以導入真實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圖片、紀錄片,讓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課文中所描述的圖景,滿足學生的感官體驗。再有,語文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如一年級《夏夜多美》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媒介手段喚醒學生對夏夜的記憶,回顧自己對夏天夜晚的體會,使學生將其作為線索引導學生深入解讀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多媒體教學工具的作用能讓學生樂于參與語文學習,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加強引導,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了強調,語文教師必然要將這一要求真正貫徹落實于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致力轉變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角色定位,將獨立學習、主動學習的意識深深植根于學生的思維深處,讓學生養成習慣,逐步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在學習中感受自律的快樂,品味語文學科的魅力,明確學習的價值。小學語文教師可著重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這三個階段實施自主培養,應用信息技術對三部分教學環節進行優化。在課前預習階段,以五年級課文《竊讀記》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本課學習任務、重難點以及相關問題整合為PPT課件,在授課前就可以通過信息交流平臺如班級QQ群、電子郵件分享給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可以在課件的指導下自主預習,熟悉課文內容,解決簡單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而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收集學生較為集中的學習問題,針對這些學生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微課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難點,強化課前自主學習效果。在這一環節,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具質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多提問題,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討論探究。在課后復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課堂學習成果,將所有的信息課件再次整理分享到班群中,讓學生可以反復觀看、使用,檢查自己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向教師尋求建議。由此,語文教學可以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三)整合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是不斷發展的,需要學生不斷積累、拓展,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絕不僅限于語文教材,學生只是吸收教材文本中的內容遠遠不夠。互聯網彌補了這一缺憾,信息技術將龐大的語文知識資源濃縮為便攜的數據,學生在課堂上接收到知識更多、更廣、更全面。因而語文教師要將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幫助學生拓展語文學習空間。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七律·長征》時,教師可為學生普及紅軍長征的歷史,介紹毛澤東同志的生平,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業績和悲壯史詩,在知識的堆砌中感悟并學習長征精神。再如學習古詩詞時,以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獨坐敬亭山》為例,語文教師除了要讓學生了解李白的背景資料和詩文含義外,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明晰其名號“詩仙”的由來;李白不同時期的詩文作品;和李白同一時期的詩詞大家;追溯我國更古老的詩詞文化,了解西方詩歌文化等,由點及面地為學生拓展。在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也可以布置具備探究價值的實踐活動作業,避免學生機械地完成文字作業,而是使學生在課后懂得運用互聯網查詢、搜集與作業相關的內容,讓學生的認知更加完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
(四)助力評價,完善高效語文課堂
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工作的反饋,是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忽視的環節,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由于課時緊張而難以真正被實施,評價的主體也多限于教師,評價內容更是單一,總是以學生的學習好壞、考試成績作為評判依據,使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難以發揮。“互聯網+”背景下,語文教學評價工作也應當作出改變,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構建更科學系統的教學評價機制,讓評價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語文教師可在學校的支持下,確定專門的學習云平臺,記錄學生的學習信息,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平臺上的評價功能是立體的、雙向的,不僅教師可以評價,學生也可以進行評價。比如,要對學生的某一次寫作作業進行檢閱和評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作業分享至平臺,依照教師對作文要求的各項指標,學生提前做好自評工作,寫出自評小結,最后將作業和小結打包編號上傳至公共交流平臺,任何學生都可以對他人的作業查看、評價,但不能對作業內容編輯,作業展示可以限定時間。最后教師對學生作業和評價做出總結性的建議,就學生的作業質量、評價內容和參與態度打分并寫出評語,最后發送給學生。另外,學生還可以在公共交流區分享自己對教師工作的評價,非面對面的師生交流相比于課下直接互動,學生會更加輕松,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流露,教師也可以通過線上互動拉近和學生間的距離。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對改革創新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并學會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優勢開展語文教學活動,轉變傳統教學方式,豐富語文教學資源,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優化課堂教學評價,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讓學生在互聯網浪潮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戴奎峰.“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0).
[2]駱世勇.“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語文課內外,2020(20).
[3]李調紅.淺探“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20(21).
(責任編輯? 李? 芳)